东北网双鸭山12月19日电 民兵预备役部队如何立足现有条件,实现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山东省军区的做法是坚持信息主导,实现“四个转变”。 济南军区最近转发了他们的经验。
近年来,这个省军区先后建立了多个局域网和140多个信息化人才数据库,为开展信息化训练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他们围绕训练转变,大胆改革训练内容,实现由掌握普通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变。适当压缩基础课目训练内容和时间,增大应用性和协同性课目训练比重,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训练,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的科技含量,推动国防后备力量中的科技潜力向实战能力转化。
突出训练重点,实现由抓一般分队向抓首长机关和重点分队转变。首长机关训练,突出指挥技能、谋略决策、战法研练和协同保障训练;重点部(分)队训练,重点抓好新“三打三防”和快速动员、重要目标防卫、应急事件处置、配合与保障部队作战等针对性课题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
创新训练模式,实现由封闭式自主训练向开放式联训转变。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式的训练方式,走开“分类集中、分级组训、跨区联训”的路子。规范挂钩带训,建立与现役部队的联训机制,重点挂钩民兵预备役干部骨干、组训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兵、教练员和重点分队训练;加强基地培训,对数量多、训练任务重的民兵分队,分批驻训;对数量少、专业性强的民兵分队,组织跨区联训。
改进训练手段,实现由传统训练手段向“三化”训练转变。全省建成民兵预备役综合训练基地125个,开通了省军区与军分区、预备役部队互通互联的指挥信息网络,引进、研制模拟训练器材,开发应用软件,充分利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广泛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组织网上授课、网上研讨、网上演练、网上考核,实现民兵预备役训练的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