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一体化”破解就业救助难题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12-18 13:50:15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8日电 如何化解社会救助、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走出一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就业救助之路,岭东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就业救助一体化体系建设,全区就业率达到了65%,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减少了38 %,低保人员成功就业率提高了24%,“一体化”破解了就业救助难题。

  变单一救助为多角度扶持

  岭东区2004年初开始了就业救助一体化探索,并于2006年初开始全面推行就业救助一体化建设,变单一救助为多角度扶持,变消极救助为积极扶持,鼓励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愿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

  在市劳动力市场建立了劳动力派遣中心,使劳动力用工信息及时、准确地获得和落实。建立了全区统一的低保人员就业救助家庭台账数据库,实现了劳动力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从强化低保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入手,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愿望,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进行技能培训。3年来,共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82期,有2370名低保人员得到了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

  开展“一走五送”就业救助一体化上门服务活动,对社区救助就业对象进行逐户走访。以市劳动就业职介大厅为桥梁,以区职介大厅为平台,定期开展就业救助专场招聘会,立足本地区用工单位,引入外地用工单位,提供就业救助一体化“一站式”职业推介服务。依托区内大中型招商引资企业,建立了再就业用工基地,使之成为了吸纳低保人员就业的“蓄水池”。

  西山街道办事处安通社区低保户纪绪东2002年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经就业技能培训后,2005年5月被介绍到建龙钢铁工作,2005年6月他主动退出了最低生活保障。像纪绪东一样通过就业救助实现就业而脱保退保的低保人员,3年来全区就有4400人。

  示范引路 典型带动 政策扶持

  以创业示范户为龙头,通过创业典型户的带动,促进低保人员走出单纯依赖低保生活的误区,投身就业,靠自己的劳动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他们在低保户自主创业成功者中选出20名创业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并作为社区创业基地进行命名,对低保人员进行就业思想引导,进而促使大批低保户树立自主创业信心。区政府牵头协调了135万元低保创业专款,设立自主创业基金,以小额贷款的形式,鼓励低保人员实现创业,每名创业者可获得最少5000元的一年期创业贷款。区民政部门不是在低保户开始创业时就停发低保金,而是在帮扶自主创业的同时,给予一次性3个月的低保渐退金支持,使低保人员在创业岗位得到稳定的生活收入后,主动退出低保。

  在救助就业一体化体系的推动下,企业就业、劳务输出,馒头店、小吃店、食杂店、修鞋、养猪、刺绣,样样都成了岭东区低保人员实现创业的好出路。

  岭东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从3年前的1.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1万人,低保人员就业率提高了24%。

  就业救助一体化为岭东区低保户带来了实现就业的春风,化解了社会救助、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走出了一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就业救助之路,为岭东区营造了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 韩庆权    来源: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