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大北门明康街等地段摆摊发现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3日电 “生意好的时候,我们一个晚上的纯利润可达1000元!”在广州天河车陂路,一烧烤档伙计说出这样的话令记者瞠目。自11月21日至本月4日,本报记者买来一部烧烤车,在中大北门和天河棠下等烧烤档集中的地段摆摊,亲身体验证实了此言非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走鬼”烧烤档不用交税交租,成本投入很少,而纯利润一般可达50%-100%。“生意好的月入万元不是问题!”这可能正是“走鬼”烧烤档愿意顶风摆卖、屡禁不绝的主因。
入行
中大北门外“偷师学艺”
11月21日,晚上9时不到,中大北门明康街,众多夫妻烧烤档在人群中排开了。“一只鸡腿三块五,保证新鲜!”有男档主手持铁叉捅着炉子里的木炭,女档主则使劲吆喝着,卖啤酒的姑娘们也开始热情地促销,烟火缭绕的摊档前很快就聚集了消夜的顾客。记者细细数来,不到200米长的街道上“走鬼”档不下百家,其中烧烤档就有二十余家。为了“入行”,本报记者专程到这一“走鬼”烧烤档的旺地取经来了。
记者一连问了多家烧烤档,得到的回答不外是:“我也是看人家怎么搞我就怎么搞的”;“我出来做才两个月,自己都烧不好,如何教人呢”;“做烧烤没什么技巧的,就是什么调料都往上面撒一点”……档主们搪塞着,似乎没人愿意传授技术为自己增加竞争对手。
记者只好在几个烧烤档间来回走动“偷师学艺”。牛肉串、猪肉串、玉米、茄子、生蚝……各烧烤档大多以这类食品为主。刷油、洒盐水、加火,烤三四分钟,再刷酱油,撒辣椒粉……这是烤玉米操作的步骤。记者一一在本子上记了下来。之后,我们和一名档主混熟了,加上他看到我们几个人帮衬了他不少生意,终于肯教我们一些诀窍——什么调料先下、什么食品放什么调料等等。“我们做的大多是熟客生意,味道做砸了,以后谁来帮衬你!”该档主一语道破天机。
当晚,我们几乎将他摊位上的各色食物都烤了一遍,直弄得浑身油烟味,上下眼皮打架,总算觉得我们的手艺完全可以开档了。此后,我们找到一位老板娘,她说旁边还有一个档口可以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日晚9时许,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工了。可一到档口,那位老板娘又变卦了,不愿帮我们提供原料和档口。
开档
凌晨零时烧烤生意火起来
23日,我们花350元定做的烧烤车弄好了。当天中午,根据一档主的指引,我们到东圃农贸综合市场采购了原材料,包括猪肉、鸡肫、鸡翅、鸡腿、韭菜、香菇、玉米、茄子等共计13种。除此之外,桌子、板凳、油盐酱料等也一一备齐。置办这些东西总共花了一千余元。下午6时,记者将所有肉菜切好后全部用竹条穿好。晚上8时,记者一行在中大北门明康街找到一个靠路边的地方摆起摊来。
记者的铁皮烧烤车崭新发亮,加之有几个娃娃站在车边,来光顾的人一看便知是生手,生意格外冷清。为了招揽生意,我们另两名记者扮成顾客前来捧场,摊档虽然热闹起来了,但好长一段时间仍没有真正的食客光临。
到了晚上11时左右,两个女孩在一名女记者的招揽下来到了烧烤档前,我们终于等来了第一批客人。“一个鸡腿,一根玉米,两串韭菜。”她们点完东西,记者却慌了神,胡乱捣鼓一通,好不容易把食物摆到了桌上。
“盐太多了!”“玉米还没熟!”“你们应该多放点料,这韭菜都烧糊了!”她们提了一大堆意见,我们虚心地听着,不停地说着好话,还免费送了一个大茄子给她们。“下次我们再来!”两个女孩临走时留了句暖心的话。
有了第一单生意,第二单便接踵而至。那两个女孩刚走,有个学生模样的人就前来帮衬。我们的烧烤档前终于有了些人气。
到了24日凌晨零时,记者发现各烧烤档的生意才火爆起来,一些下夜班的打工者以及许多学生模样的人纷纷前来光顾。食客们一边开怀吃喝,一边大声谈笑。附近居民自然大受其扰。而每当食客吃完,档主们则大手一扫,各类食物残渣、塑料饭盒等纷纷落地。不一会,地上已有几大堆垃圾。直到凌晨4时许,那些高声谈笑和猜拳行令的食客才陆续离去。4时30分左右,烧烤车全部离去,留下了一地的垃圾。
记者回去粗略清算了一下,当晚做了52元生意,加上同事和自己吃掉的、为招揽生意赠送的,我们第一天的生意显然亏大了!
核算
“走鬼”烧烤档利润至少60
%成本不足0.2元的韭菜每串卖1元,不足2元的鸡腿卖4元,0.8元的玉米卖2元!经过数日的亲身体验,记者核算发现,烧烤档的总体利润至少可达60%。如果一个烧烤档日营业额达到500元,一个月做20天,其月收入就可过万元。有一从事烧烤生意十余年的老板对记者称,他每年的收入至少达20万元。
“晚上摆烧烤,白天住洋房!”这是流传在众多职业烧烤档主间的一句顺口溜。有经验的烧烤档主向记者自诩:“其实做烧烤没什么不好,除了辛苦一点外,比干什么都好。”在东圃黄村摆了6年烧烤档的一对湖南籍夫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已在东圃一知名小区花五十余万元买下了一套80多平米的新房。他们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很多同乡看到这一“钱景”,纷纷花上不到1000元就各自找地方干起了这一行当。
为了真实地了解“走鬼”烧烤档的成本和利润,记者仔细算了以下一笔账:
品名 成本价(东圃大市场) 数量 售价 毛收入
猪肉 6.5 元/500 克 约 45 串 1 元/串 45 元
鸡肫 6.5 元/500 克 约 45 串 1 元/串 45 元
鸡腿 19.5 元/1500 克 9 只 3.5 元/只 31.5 元
(每斤鸡腿剔下鸡肉 150 克 约 45 串 1 元/串 45 元)
鸡翅 15 元/1500 克 10 只 3 元/只 30 元
韭菜 1.8 元/500 克 约 10 串 1 元/串 10 元
香菇 5 元/500 克 约 30 串 1 元/串 30 元
玉米 约 0.8 元/根 5 根 2 元/根 10 元
茄子 约 0.6 元/条 5 条 2 元/条 10 元
合计 61.3 元 256.5 元
(注:为便于计算,记者有意在购买原料时取整)
若当天原材料全部售出,还需要付出以下成本:
调和油 2 斤 7 元
竹签 200 根 3 元
木炭 约 8斤 9.6 元
其他调料合计 10 元
卫生纸 一卷 1 元
一次性筷子、饭盒若干 2 元 合计:32.6 元
结论:若当晚货物全部售出,约花掉93.9元成本,毛收入256.5元,获利162.6元。
此外,记者当日并没有购置生蚝,若按照位于天河区燕岭路银定塘后街的湛江生蚝批发中心的报价,烧烤所用的生蚝每斤批发价在2.5元-3元之间,一斤有3到4个,烤好的生蚝售价每打约20元,每打生蚝的利润就是8元左右(一些繁华路段一打生蚝可卖到45元,利润在300%,如此算来,若路段好,生意好,“走鬼”烧烤档每天营业额达到600元,纯利就高达300元有余,月入过万并非虚言。
谁在光顾烧烤档
记者暗访发现食客不乏大学生和白领
在中山大学周边,像明康街一样有着众多无证摊贩和烧烤档的夜市小街如今至少有5条之多,其中,明康街烧烤档形成规模已有十多年。
记者卧底经营烧烤档发现,附近学校是这条街道生意兴隆的施惠者,也是夜间烧烤档的主要光顾者。“这里的生意全靠学生,否则就成了一条死街!”做烧烤的江西男子阿强告诉记者,“随便吃一顿烧烤也要花费几十块钱,一般打工的舍不得。”而在一旁自称是中山大学大三学生的一名女孩对记者说:“我和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吃烧烤,几乎每周都要来一两回,而这里是我们的首选地。”
除大学生外,光顾“烧烤档”的顾客还有很多是夜晚带朋友出来消夜的白领人士。“一杯啤酒,一打羊肉串,与朋友在夜间聊天其实是很好的休闲享受!”很多光顾的都市白领如是说。
中大北门人气较旺,虽然烧烤档众多,竞争激烈,但生意依旧很好,每档一晚最少都有200多元毛收入。多时一个小档口可做到上千元的生意。
有人说,广州是个不设防的城市,外来人口居多,这些人大多白天工作,晚上成了他们娱乐和消遣的最佳时刻。而烧烤档迎合了这部分人的消费需要。而广州市民夜生活丰富,习惯于露天消费,烧烤档自然也受到一些本地居民的热捧。露天烧烤成本低廉,市场广阔,经营起来十分简单而且又有厚利可图,这也许是“走鬼”烧烤档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