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13日电 渝中区解放西路的老街坊中有个公开的秘密:12岁的乐乐是个捡来的弃女。也有小伙伴无意中给乐乐提过,但她从不相信——哪有父母对捡来的孩子比亲生的还好?
照顾弃婴主动申请下岗
昨下午6时,上初一的乐乐放学回家。
“妈,我饿了。”彭玉接过乐乐书包,一边端饭菜一边问:“今天上厕所没?”———这问话是母女俩每天必有的,乐乐患先天性高位无肛,上厕所是一直伴随她的难题。
12年前,彭玉是一家工厂的工人,邻居张强夫妇从某街道领回一女婴,女婴先天无肛门,需立即手术。张强夫妇忙于生意,无法照顾孩子,希望彭玉帮忙带孩子,每月工资300元。孩子3岁后,张强夫妇自己生了小孩,再没给过生活费,后来卖掉房子音讯杳无。
就这样,乐乐由彭玉一手带大。因为排便困难,乐乐常常通宵哭泣,彭玉和婆婆经常凌晨三四点抱着乐乐到楼下溜达。害怕大便引起炎症,彭玉几乎每小时都要为孩子清洗1次。后来,彭玉单位效益下滑,彭玉便主动申请下岗。见彭带着乐乐很艰难,邻居常来帮忙,张萍还出钱为乐乐订了牛奶,乐乐一直亲切地称她“大妈”。
取名“乐乐”寓意快乐成长
乐乐的名字是彭玉取的。孩子5岁那年,彭玉为她上户口,想到儿科医院医生曾说过孩子父亲姓张,彭玉让孩子姓张,名乐,寓意健康快乐。乐乐7岁那年,有天突然哭着跑回家,说不想上学了,因为小伙伴都说她是捡来的,不跟爸爸、哥哥同姓。彭玉立即解释:张萍大妈喜欢女儿,坚持要你认她做妈妈,所以你跟她姓。乐乐破涕为笑,“我说不可能嘛,我有牛奶喝,哥哥没牛奶喝,哥哥才像捡来的。”
此后,彭玉和家人更加注意,吃东西乐乐挑剩了再给儿子,穿也总是先给乐乐买。一次,彭玉的妹妹从厦门出差回来,给孩子们都带了礼物,偏偏漏了乐乐的。彭玉把儿子的礼物“嘭”一声扔了回去:“没乐乐的,我们都不要。”后来,妹妹一再道歉,把自己孩子的礼物给了乐乐,才算完事。
彭玉丈夫前几年患上进行性肌萎缩,丧失劳动力,长期吃药,全家靠低保金和彭打临工维持生活。2003年,彭玉借了2000元钱,将乐乐送到医院进行了肛门改造手术。如今,乐乐每周一次大便仍要靠药物,有时,彭玉还要戴上手套用手指抠。害怕大便失禁让乐乐在学校难堪,彭玉总是大批量买纸巾和内裤,随时放在乐乐书包里备用。最困难时,全家必须靠亲戚资助,才能吃上一顿肉。前年,彭玉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彭玉松了口气:负担没那么重了,以后可全力为乐乐存手术费,希望哪天能为她彻底手术。
解放西路社区主任龙永玲说,彭玉一家对乐乐比亲生儿子还好。小学6年,彭玉和家人每天到学校接送乐乐,从不耽误。乐乐在家像个宝贝公主,梳头、洗澡,都是上了初中才开始自己做。为此,社区工作人员常批评彭玉,怕她把孩子惯坏了。
(应当事人要求,除龙永玲外,其余人名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