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感动双鸭山 正文
苗俊英的艺术人生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11-28 09:38:26

  东北网双鸭山11月28日电 许多个黎明,是市戏剧创作评论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苗俊英携领剧本中的诸多人物一同迎来的。就在整夜未眠的那些夜晚,他将文字一个个落在纸上,看东方的天色一抹抹泛白,他和剧中人对过诗,和过句,在别人的故事里笑了,哭了,留下了自己的欢乐和泪水。浓茶、烟草、无涯的黑暗中孤独的灯光,远不是想像中的诗意与温情,惟有如此写作过的人才会明了,自己与自己的对决才是最为残酷的。这种残酷很具体地表现在了苗俊英的身体上,严重的脉管炎让这位在文字中笑看云起,纵横驰骋的剧作家受困于仅有百米的路程,这种残酷让他发狠地说,“下辈子再也不干这行”。可是临到瓜熟蒂落,成就伴随着幸福感觉纷至沓来时,他又改了主意,“下辈子不仅自己要干这行,让儿子也干这行。”

  老伴至今还记得苗俊英曾经给自己带来的一些风光的过往。那时,他们还是生活在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的农民,苗俊英偶有作品发表便会接到三五元不等的稿费,因为忙于农活,取款的差事总是交给妻子,时间久了,邮局里的人便认得这个女人,往往怀着对文学神圣的敬仰投去钦佩的注目,妻子便总能满载着骄傲与自豪在人前挺拔地走过去。可对于父亲和村内的大多数人,农民苗俊英忙于写作,无异于不务正业,“你是铲地的,不是写书的。”“挺粗的嘴巴子,还想吃细食儿。”这些冷言冷语和许多人沉默的轻蔑,并没有浇灭苗俊英的作家梦,年轻的他并不确切地知道方向在哪里,只是对文学的热情和改变生活现状的强烈欲望,让他在打击和现实面前一次次成为有力量的人。揣在口袋里的那本《拼音字典》一天天变薄了,笔下耕耘出的文字越来越多,梦想竟也慢慢成真。时隔二十几年,苗俊英抚摸着上衣口袋,仿佛第一次领到的那张取款单还在,他还记得,接到稿费的那天,整个人被一种满涨的情绪升腾起来,一颗在困惑中苦苦求索的心燃起了希望之火。一连几天他将单据揣在兜里,不时地拿出来瞧瞧,折痕处已经磨断了,依然不舍得去领,因为这仅仅两元的稿费却像是为他多年的付出颁发了一次荣誉证书,让他终于在一片茫然中看到了未来的人生坐标。

  1982年5月1日,在他人生的履历中,被浓重地圈画了一笔。这一天,他早早地起床,走过11年乡村生活中每日必经的一条条无比熟悉的小路,踏上县城的坦途,迈进了县民间艺术团的大门。从此,他对创作充满了更高的激情,创作的领域也更为宽广,展开了自己纯粹而多彩的戏剧人生。1985年12月31日,苗俊英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双鸭山市从事专业戏剧创作工作。二十多年来,苗俊英先后创作了大型戏剧作品9部;广播剧2部;广播连续剧1部;中、小型戏剧作品30余部;曲艺、歌词、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100余部(篇)。他所创作的作品绝大部分由专业剧团演出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的在省级以上的艺术赛事上获奖。其中,《争祖宗》、《假戏真情》双双获得全国第二届二人转观摩演出“文学创作一等奖”。《躲财神》、《世上只有妈妈好》、《探亲》分别获全国第三、四、七届“群星奖”优秀剧目奖。《苦辣酸甜》获全国书曲(目)大赛优秀奖。《争祖宗》获全国第三届曲艺节“特别金奖”。《叔嫂情》获省政府首届文艺大奖三等奖。《舍鹅救鹅》获2003年省“文艺精品工程三等奖”。《天解怨》获2002年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戏小品奖”。《夸家乡》、《买爹》、《骗爹》、《家事公案》、《洞房惊梦》等8部作品在全省的各类演出评比及征文评比中获创作一等奖。《女大十八变》(改编)、《医魂》两部大戏获黑龙江省东部七城市第三届、第七届艺术节“编剧特别奖”。多年来,苗俊英在全省及全国各类艺术赛事活动中共获得创作奖30余次,有两部作品被中国唱片社、黑龙江音像出版社制成唱片和盒式磁带出版发行,有四部作品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台春节晚会选用。

  采访的那天,应记者所求,苗俊英将大红的证书和闪光的奖牌满满地铺了一床,透过它们,在场的所有人也看到了只属于苗老师一人的孤独和煎熬。28年的专业创作生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在白纸上用心血和汗水营造世间喜怒哀乐的作者才能体验到。创作大型评剧《医魂》时,苗俊英一连9天没脱衣服。这9天里他闭门不出,冥思苦想。饿了吃口饭,困极了眯一觉,经过9天的煎熬,一部3万多字的剧本终于在他的笔下诞生了。为了使这部剧尽快地搬上舞台,市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了剧本修改工作。在宝山煤矿招待所修改剧本时,苗俊英突然得了急性胃肠感冒,上吐下泻,两天米粒未进。因胃内极度空虚引起的胃痉挛更是痛苦难耐,疼得他冷汗淋漓。但为了按要求的时间赶出剧本,他抱着枕头用桌角抵住胸口坚持修改剧本。同去的剧团领导关爱中带着戏谑地说:“老弟,保重啊,你可别没写完李子臣(剧中以身殉职的人物),再让别人写你呀。”经过反复的加工修改,大型现代评剧《医魂》如期与观众见面了。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仅半年的时间,这部剧就在我市演出了107场,省文化厅和市政府分别对这个剧目的创作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创作大型评剧《净土红烛》时,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全市中、小学生能在本学期内看到这部剧,必须在一个半月内完成采访和剧本创作任务。当时,苗俊英在深圳的女儿因工作的事情要他去帮助处理,为了争取时间,他让从没出过远门的妻子只身去了南方,结果事情不但没有办成,还白白地花了8000多元冤枉钱。这8000多元钱,相当于当时苗俊英一年半的工资。更可惜的是,由于他只顾埋头创作剧本而错过了申报正高级职称的机会,这一误就是两年。

  苗俊英用心血和汗水换来创作成果的同时,也赢得了诸多的荣誉。多年来,他先后被省、市和各级部门授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双鸭山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双鸭山市优秀政协委员”、“双鸭山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局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被评为市“模范工作者”和“记功”奖励。2005年,他被中共双鸭山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评为双鸭山市“十佳公仆”候选人。他的创作成就先后被收入省委宣传部编辑的《黑龙江当代名人》和全国政协编辑的《政协委员风采》以及《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2000年6月15日,苗俊英因患轻度脑血栓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经过三周的治疗后,他有惊无险地出院了。当时,正是各地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参加“全省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的时候,出院8天的苗俊英带着药品去了宝清县艺术团,一去就是40多天。这40多天里,他与宝清县的几位作者一起昼夜兼程地创作了拉场戏《闹鱼塘》、《请师父》、《女皇求雨》等小戏。这台小戏在牡丹江赛区演出时引起了轰动。2001年春节前夕,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举办的《世纪第一春》大型文艺晚会上,特地将《闹鱼塘》这出小戏调进省城参加演出,得到了省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熟悉苗俊英的人都知道,搞创作使他早已打破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夜深人静是他最活跃的时候,开夜车熬通宵更是他的家常便饭。这些年究竟熬了多少个通宵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保守地估计,如果按每半个月熬一个通宵计算的话,那么在双鸭山工作这二十多年里,他已经度过480多个不眠之夜,而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480天?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写作、熬夜,4年前,苗俊英患上了严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行走百余米双腿便疼痛难忍。4年来他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创作了《女检察官》和《路》两部大型戏剧作品。这两部作品他苦苦拼搏了半年多,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完全忘记了昼夜的概念,只有全身心的倾情投入。两部大戏投入排练后,由于身体的严重透支,他患上了“糖尿病合并症”住进了医院,医生们将他划为高危人群的患者。尽管如此,在住院治病期间,他依然坚持创作了小品《鲜红的五味子》、《争地风波》和歌词《忆荒友》。2005年5月13日晚,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新落成的豪华典雅的小剧场里,黑龙江省地方戏调演暨全省第二届龙江剧“白淑贤杯”演出评比颁奖仪式正在隆重的进行。在颁发本次活动的最高奖时,主持人朗声宣布道:“荣获本次活动最高奖的是:大型龙江剧《路》,该剧同时荣获剧目金奖!”就在这天晚上,站在聚光灯下的苗俊英再一次迎来了创作生涯中一个崭新的高度,也就在这天晚上,许多人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苗俊英。

作者: 王 雨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