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致富“花”开鲜艳艳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11-09 10:00:31

  东北网双鸭山11月9日电 蔬菜满园、瓜果飘香、鲜花盛开……一年四季,双鸭山尖山区双兴村写满丰收。

  来到双兴村采访,话题离不开农民当家的油豆角。

  我们村的油豆角“贼”有名,本市畅销自不用多说。哈尔滨、大连、北京等地的市民一见我们的油豆角,价再高他们也认账。这还不算,就连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上了我们的油豆角。村民们聊起他们的油豆角,自豪里面透着“牛气”。

  双兴村人多地少,但却有着傍靠市区的地理优势。有优势就要“借”,这不,在1997年,村里就带领农民做起了围城的“菜篮子”工程。发展至今,全村大田和大棚油豆角种植面积已达600亩,年产量150多万公斤。

  目前,双兴村320户,有三分之一扣起了以油豆角为主的蔬菜大棚。每户1000平方米的温室,一年可以产两三茬菜,卖个两三万元。说到油豆角的“发家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孟广弟乐从口出。

  村里有1100亩土地种植了常规大田作物,效益却刚刚和300亩蔬菜大棚、300亩大田油豆角“扯平”。不用多说,这个效益账,明眼人一看就清晰。

  的确如此,获国家绿标认证的“乐万家”牌油豆角,已让双兴村农民富的冒了“油”。村领导说,全村人均收入能够实现4770元,油豆角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油豆角经济,让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双兴村民对此不满足,他们借高又鼓捣起高新农业来。

  两个美国提子基地、两个花卉基地、一个桃园基地、一个养猪基地,外加一个生态观光旅游区。似乎瞬间,双兴村就搞起了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沐浴着满眼绿色,步入这里,记者感受到的是现代化高效农业,映入眼帘的是农民脸上的喜悦。

  虽然,早已过了桃香四溢的季节,但从双兴桃园李四海谈起五月鲜、蟠桃、雪桃、久保桃的那份兴奋中,我们仍能想象出鲜红大桃挂满枝头的情景。正常年头,我这1亩多桃园可摘桃1000多公斤。靠着大棚里的鲜桃和卖桃树种苗,每年能纯挣3万多元。李四海的自信,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希望。

  一亩土地的产出效益,不再是几百元、几千元,而是几万元、十几万元。在双兴村,既有像李四海这样依靠市场创出奇迹的农民,又有更多的靠科技力量发家的“农民富翁”。

  5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多个新品种和20多个种植新模式,使双兴村的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5%和98%。已经遍地开花的科技农业,使村里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取“名字”、上“户口”、做“嫁衣”,延长产业链,让产品加工包装增值,双兴村农民的思想就是新。

  “万家乐”牌油豆角、“爱神”牌提子葡萄、“四海”牌鲜桃、“广龙”无土栽培系列菜、“荷兰”系列花卉,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处在深山无人问”,而今已经成为了省内外各大超市及农产品市场上的“抢手货”。

  致富“花”开鲜艳艳。双兴村农民,为自己培育出的朵朵“鲜花”,如今竞相争艳,为他们送来了生活宽裕的芬芳。

  记者感言:

  走出大田作物,发展蔬菜经济;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以特色找市场,以品牌带产业,以产业促小康,双兴村在做大做活了特色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民富村强。

  由此可见,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还要转变思维,看准市场,走“新奇、精品、绿色”的高效农业之路。

作者: 杨军 王雨 王义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