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付出给予的回报和珍重,是一个正常人的、被世俗认可的思想感情状态。然而,这种传统美德正校园中、在社会上一点点遗失散尽。
消息一:一个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需资金大约是6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而要完成3-5年的大学费用约6----8万元,占一般家庭的三分之二还多;消息二:哈尔滨许多高校附近的出租房生意十分红火,其中一间居住8人宿舍中竟有6人花钱独居清静、自由的出租房内;消息三:经《福洲晚报》牵线搭桥得以园大学梦的近400名学子中,只有不到一成与资助者有过书信往来,写过两封信、表达过感激之情的不足10人。
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的感恩缺失症形式种种,也给社会带来忧患多多,家长的溺爱、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忽视,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都是造成感恩缺失症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也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造成孩子认为别人的给予是应该的,他们习惯了接受而不懂得回报,穿名牌、买手机在大学校园比比皆是,酒店里推杯换盏、慷慨花费父母辛苦钱的也成了理所当然。他们宁可花整天的时间上网、聊天、上街,也不愿抽出哪怕几分钟给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或进行一次心交谈,更不要说力所能及为父母做些什么了。另外,学校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社会上高消费、图享受、搞攀比等不良现象都对学生的感恩成长不利,自私、享受、消费正贪婪地蚕食着他们的良知,一点点淡化他们的感恩意识,他们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不知感谢社会的培育之恩。
社会呼唤"感恩"情结,"感恩"教育来的正是时候。
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节俭、孝敬意识,教育学生从少买一件品牌服装,少开一次生日PATY,少一回不必要的消费开始;从抽时间向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或做一次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开始。感恩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奋进意识,教导学生减少依赖心理,自理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地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同时潜功学业,发奋读书,用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回报父母、回报老师。最后,感恩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激励他们用所学所能,为社会、为家乡做出应有贡献。
因为感恩,学生、家长、教师间就多了份孝敬和尊重;因为感恩,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些文明、融洽;因为感恩,学生就多了份责任和使命,社会就多了些繁荣和进步,这不正是我们构建的谐社会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东西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