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名篇解读 正文
《直言不讳》美作家也玩"百家讲坛"
http://shuangyashan.northeast.cn   2006-09-20 15:54:49

         ■《直言不讳:观点和评论》

         ■作者:[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

         ■读家:徐江

         ■一句话点评:一本由世界文坛人气作家执笔的、不错的普及型文论。

         欧茨这几年风头很劲,在北美以外的声誉也随着她几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而大大得到提升。这本《直言不讳》,即是其2005年出版的著作,属于国内新推出的五卷本“欧茨文集”中的一种。

         欧茨当然不是划时代的小说作者,但她的多产、多思,确也使她能毫无愧色地屹立于当代小说名家的行列。欧茨不完全为风格写作,在许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她对题材的兴趣要远大于对风格的忠实。

         一个勤奋的作家,除了自己的作品,对文学肯定是有许多话要说的。《直言不讳》部分地承担起了满足大家这方面好奇的任务。一流作家往往都有理论癖,且不论是否具有在理论方面的思辨与言说天赋。欧茨当然也未能免俗,何况她还当过大学教师。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女小说家脑海中的天南海北——从诗人普拉斯到罗伯特·洛威尔;从沃伦的《国王的全部人马》到石黑一雄的《那时我们是孤儿》(中译名《上海孤儿》);然后从海明威、道克托罗到艾米莉·勃朗特、大卫·洛奇……

         欧茨迄今共出过9本文论。前8本怎么样不知道,就《直言不讳》而论,如果读者看此书,是为了丰富和深化自己关于英美文学的背景知识,那应该是比较不错的一本参考书。如果想通过此书,从写作专业角度了解欧茨对前人或者同时代人创作弊端的反思,或期盼有什么新发现的亮点,多少则会有些失望。这本书太像我们今天电视上的“百家讲坛”了,大多沉浸于一种热情洋溢的欣赏,甚少锋芒。即便偶尔说了貌似直接的话——比如在谈到《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麦卡勒斯时,欧茨曾说她没能超越自己的时代,最终只是“一个青少年文学经典作家”——但这类观点在美国文学界和学术界,也大多属于“通识”,除了铁杆fans,并不会遭到异议。“文学上名气的起落,很少与美学价值有关”,这是欧茨回忆诗人洛威尔时所说的;“将‘真实的’与‘浪漫的/怪诞的’完美融合在一起,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障碍化解掉。宇宙之中似乎没有超越一切的上帝,有的只是超越所谓‘死亡’的强烈的、巨大的人类感情……”这是她在谈自己激赏的《呼啸山庄》;“他的特点是‘掩藏艺术的艺术’,经过他勤恳地培育,这种艺术十分适合他那些伟大的主题:勇气是什么?荣誉是什么?道德是什么?做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是在分析海明威的艺术特色。她说得对吗?太对了,对得跟任何一个认真备过课的中国语文教师的表现一模一样!

         作为一个已接近“被世界公认”的一流小说家,欧茨表现出的对文本和作者的解读能力惊人之低。其文章很少能在通行的见解以外,揭示出创作中复杂而微妙的东西。这起初让我感到意外,但旋即又有一点了然:首先,能写好东西的人,不一定真就能讲好写作。我们不是也多少在大学里领教过一些杰出的学者,课堂上那令人窒息的单调和死气沉沉吗?其次,欧茨的文学毕竟是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何况除非特例,艺术家中有先天叛逆基因的终归是少数,实在不必因书名有“直言不讳”四个字就过于期待。就书评书,《直言不讳》作为普及性的评论,写得并不差,只是业内的“专”、“精”成色不够罢了。但满世界又有几个读者,对“专”“精”类文论矢志不渝?这好像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话说回来,不能“专”、“精”,可能也正是欧茨小说多年来已臻一流,却终于无法跻身大师境界的原因。这一点,就算她有一天得了诺奖,也依旧无法改变。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