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13日电 尖山区悄然在变化着:安邦河得到综合治理,背街巷路重新修建,社区广场、居民大院被大面积绿化、亮化、香化……沸腾的场景,让这座城市的新客旧友感受着另一番新的脉动。作为双鸭山市首府所在地的尖山区正在激越的文明发展华章伴奏下,向着创建文明城区的目标迈进。
展开靓丽画卷
从整治“脏乱差”和“噪声扰民”入手,尖山区迈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第一步。为让城市“畅通”起来,他们对社区占道摊点划行规市,对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道路两侧铁屋棚厦及平房实施了拆迁。先后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整修背街巷路和农村道路188条,23万延长米,打通防火通道124条,5万延长米,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整修旧路灯、设置景观灯、在小街小巷安装新路灯、在楼区安装彩色灯,在社区内安装楼道灯……今年,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尖山区大规模实施了亮化工程。灯亮人心亮,如今的新兴广场、日月广场、益寿山公园等20多处文化休闲娱乐场地,鲜花、绿地交织搭配,各种景观灯层次分明,夜晚霓虹闪烁,游人如织,大家感受着现代都市的夜生活。
唱响和谐乐章
尖山区的变化,更体现在市民个人精神面貌和公共环境上。王玉是建鑫小区10号楼的住户,他把自家种的十几盆花都移植在了楼前花池供大家观赏。像王玉老人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得益于尖山区叫响“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园,创文明城市”,广泛开展的一系列文明创建教育实践活动。
近两年来,尖山区新建设的8个住宅小区全部开辟了绿地,共计16000多平方米,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植绿化树6.5万株,栽花种草8万多平方米,全区绿地面积已达17.5万平方米。
如今,尖山区每年都开展文明评比活动,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四争创活动则让每个市民都沐浴到了文明的新风;精神文明“三大工程”更是掀起了以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的新高潮。
谱写发展新篇
遍栽梧桐引凤来。尖山区的变化像强磁场一样,吸引了虹桥选煤、佳盟塑钢窗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前来尖山区投资兴业。从招商引资的直接感受中,尖山区人对创建文明城区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开放带来的是人才、物资、资金、信息的大流通、大聚集,只有通过创建一流的城区,才会拥有一流的创业环境。
“硬件不足软件补”,尖山区人全力营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平等公正的法制环境、鼓励创业的舆论环境。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行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和阳光执法等一系列服务客商的举措,不让投资者多跑一个门、多找一个人、多花一分钱。
尖山区还设立了监督投诉查处中心,开通了区长公开电话,多渠道接受客商监督、听取客商意见,对违纪违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一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热潮在全市形成。全区上半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186万元,同比增长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