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12日电 友谊农场党委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为群众致富“谋好路、出好点、带好头、服好务”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体现党员干部先进性的突破口,通过采取党员目标分类管理和建立党员学、带、帮服务区,充分发挥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威信,也加快广大农村群众奔富路的步伐。
针对广大群众和农户信息不灵、闯市场经验不足的问题,农场各级党组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带领群众农户奔市场。
第一管理区第四作业站党支部组织党员西、香瓜种植户集资40万元筹建一个西、香瓜交易市场,西、香瓜销售高峰期每天成交七八百吨,产品远销江苏、上海。第七管理区第一作业站党支部通过知青联系在天津炒贷市场签订2万亩花生订单,第四管理区第九作业站党支部通过网上查找与江苏客商签订4000亩药材订单,为农户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指明了方向。
针对农户财力不足、劳力不足、经验不足,有顾虑、怕风险的实际情况,该场采取了党员带农户、大户带小户、一户带多户的办法,帮助农户谋好路。
围绕红兴隆分局糖厂这个龙头,通过第四管理区第七作业站霍胜海等40多名党员的带动,去年有1500多户群众种植甜菜5万亩,当年户均增收4000元。
全场党员、干部还纷纷深入基层,挨家挨户走访、座谈,细心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第六管理区第六作业站是个朝鲜族屯,站里不断动员有优越条件的朝鲜族群众到韩国打工赚钱,他们家中的老人、孩子全部由党支部和党员帮助照顾。去年,全站外出打工人数达157人,年创收560万元。最多国外打工者一人年收入五六万元以上,人均收入3.5万元,据悉,目前,全场百余个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市场、龙头和农户实际,共为23400余户确定了致富路子,人均增加收入千余元。现在,各个党支部的扶贫档案已经改成了农户致富档案,组织机构等图板改成了农户致富展示图板。广大农户可通过图板一目了然地找出差距,找到目标。
农场党委从抓好帮助群众、农户实现致富目标与党员争“三户”、与党员学带帮活动等方面入手,围绕农场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好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总局劳动模范、红兴隆分局致富标兵、“十杰青年”王志军是第三管理区第七作业站的一名普通青年党员,他带头养鹅,走上了一条集孵化、饲养、销售为一体的鹅业发展之路。在他的带动下,全队50户有32户饲养大鹅,农户增收30多万元。
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规模生产,更是你追我赶、典型倍出。赵海、李奉江、刘纯绪等一大批种植白瓜、甜菜、粮豆的党员大户和张广观、吴殿宝、林玉军、纪洪良等一大批党员养殖大户,带动农场实现经营300亩以上土地的种植大户223户,饲养20头牛、100头猪、2000只鹅以上的养殖大户240余户。
如今,农场一个个科技项目的具体承担者都是共产党员。在第三管理区第四作业站赵国财、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张风权等70多名党员的带头示范下,全场共推广应用大豆深窄密模式化栽培技术面积6万亩,亩增效益60元。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李凤,带头科学经营种猪场,带动100余个养猪户走上科学养殖之路。
通过建立党员服务区、党员服务联系卡,党员、干部们积极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财力问题、技术问题、劳动力问题,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险、困问题。帮助离退休老人代领工资、代送邮件、代购粮煤,帮助长期外出打工群众照顾老人、孩子,帮助五保户、军烈属打扫卫生,维修房舍,帮助患病群众就医、买药等。时下,在友谊农场无论谁遇到困难,都有党员、干部及时帮助。
采访中,友谊农场宣传部的同志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全场共建立党员学带帮服务区618个,参加服务区活动的党员近3000人,占一线党员的98%,建立农业、农机、畜牧、销售等各种专项服务组织412个,发放服务联系卡16000多张,已经为群众和农户解决技术难题2000多人次,做好事10312件。同时,提供支农钱款百余万元,帮助销售产品4600吨。
“是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们‘拽’着俺们奔上富裕路。”这是友谊农场广大群众和农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切身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