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由《夜宴》遭遇尴尬说开去
http://shuangyashan.northeast.cn   2006-09-05 16:33:03
     备受关注的《夜宴》日前在广州点映,对于看惯了冯氏喜剧的国人而言,冯小刚的转型正剧之作,似乎注定是一件吃苦不讨好的事情。不仅惨遭五次笑场,“喜剧之王”葛优的“悲情”转型更是受到质疑与嘲弄。随后,在威尼斯电视节上,虽没有遭遇笑场的尴尬,但是观众反映平平,普遍认为缺乏中国特色、过于西化。

  冯小刚抛弃自己擅长的风格,去拍一部风格迥异的“哈姆雷特”式的古装巨制,这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个挑战,而且还需要莫大的勇气。对此,我们应该致以崇高的敬礼!但是对于冯拍此片的初衷,还是值得质疑的,据说它是为了冲击奥斯卡大奖而诞生的。但是冲击奥斯卡大奖,就必须全盘西化,不惜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与情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年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能获奥斯卡大奖就是最好的诠释。其他在国际电影节上摘金夺银的国内影视作品,其风格也莫不带有浓郁的东方神韵。

  纵观近几年来,冯氏喜剧在国内叫好又叫座,这充分说明了冯小刚导演的定位与风格,迎合了大多数国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方向。然而,冯氏喜剧却未能引起外国人的兴趣,在国外各大电影节鲜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冯小刚这位颇受国人推崇的导演,在外国人面前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足够的国际影响力,这无疑也是一种莫大的尴尬。而奥斯卡奖作为影坛最有价值的一种荣誉,也是每一位导演证明自己价值的一个最好机会。于是,冯导也不自觉地加入继张艺谋、陈凯歌之后冲击该奖的中国名导的行列。为此,这几位名导先后不惜舍长取短,加大制作经费,甚至将作品好莱坞化。娱乐界的大嘴宋祖德认为,冯小刚拍摄《夜宴》是一种愚蠢行为,“他现在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好高骛远,他把自己的风格和特长都放弃了,盲目去追求奥斯卡……”甚至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说如果《夜宴》真的拿到了奥斯卡,冯小刚获奖的第一秒钟,他就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给冯氏。从威尼斯电影节上《夜宴》的反响平淡情况来看,宋大嘴的评说亦非单纯的危言耸听。

  对于《夜宴》反映后“失败”效应,笔者认为个中原因有二:一是冯氏妄图通过好莱坞式的风格来反映所谓的“东方格调”。片中结尾婉后“意外”被刺杀,依稀可见好莱坞大片的影子。由于未能很好地把握二者的分寸,结果弄成了一个“四不像”,既得不到国内观众的认可,也难以得到外国观众的赞同,俨然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二是竭力将该片拍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大片”。故事不仅脱胎自《哈姆雷特》,而且保留了原来的韵味,这从颇有些莎士比亚戏剧味道的长短句结合的台词,可以窥见一斑。同时,为了媚俗,片中莎翁式的对白中往往又夹杂着一些俗不可耐的语句。我们甚至可以说,《夜宴》所讲的故事毫无新意,宛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陈凯歌的《无极》一样,华美的外景与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无法掩盖主题思想的空洞与苍白。

  其实,大片并非大导演与明星阵容的简单堆砌与苟合,也不是“大投入”之谓。李安的《断背山》的成功,再次为国内的一些怀有奥斯卡情结的导演注入了一针清醒剂:小制作的影片一样可以成为“大片”。只可惜,国内的一些导演不敢也不愿正视这一现实,《夜宴》可以看作最好的明证。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