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父母,只是一群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但他们却比任何出身艺术世家的孩子都更早、也更全面地接受了艺术的侵染和熏陶。
他们的作品,并不能被称作脍炙人口或者享誉四海,但那些从山间走向都市的旋律,是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尽沧海桑田却得以生生不息的永恒的生命体。
他们的名字,并不能被冠以明星或者艺人的称谓,但他们身上所充溢和爆发出的那种气流,却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的任何一个场合,庞大,并且迅速地让所有的人为之震颤。
他们,是让2006年的青歌赛不同凡响的理由,是这一年中国音乐界发出的一种别样的声音,是《艺术人生》对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原始最稚拙也最浓郁的美的呼唤。
文艺理论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艺术,但关键在于传扬艺术。无须用任何一种方式来分析他们存在和深入人心的理由,因为,他们就是艺术本身,别人的研究对象是他们生活的本体。
他们的艺术风帆,从最初的最初起锚,在《艺术人生》略一停泊,就赢得满堂掌声雷动。他们的名字是——原生态歌手。
国色天香去雕饰,歌者本是田间女
从荣获金奖的彝族姐弟李怀秀、李怀福,到捧得银奖的十四位侗族姑娘“禅之歌”,再到获得铜奖的羌族兄弟“毕曼组合”,他们对“原生态”的定义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是这些表述殊途同归,被主持人朱军综合概述为“在我们血脉中流淌的,我们的祖先口传心授的来自田间地头劳作当中发自于内心的歌声。”
然而,滋养了这种纯粹而天然的歌声和艺术,并源源不断地赋予它颇具感染力的生命力的,是广袤的绿原和连绵的山脉,而不是逼仄的城市生活。李怀秀在进入歌舞团以前的工作是打理两亩左右的干地和水田,包括种烤烟、水稻、放牛等等。“禅之歌”的漂亮姑娘们照样在家里从事着繁重的农活——插秧、砍柴、割草、挑粪什么都干。至于身体强壮的羌族兄弟,更是家里农活的主要劳力。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要求不受任何限制,渗透于生活本身,而不是高于生活或者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
你方唱罢我登场,哥哥妹妹情谊长
原生态歌手们唱歌是无需准备张口就来,主持人朱军当场出题——在现场挑选合适的对象唱求偶的情歌。
当李怀秀百转千回的情歌在《艺术人生》灯火辉煌的演播室里响起时,被融化的不仅是被李怀秀作为“哥哥”的朱军,还有全场的观众。李怀秀解释说彝族的情歌里必须管对方叫哥哥,朱军则带着甜蜜的期待笑称:“你叫我哥哥我当然很开心了,怎么会在意呢,你什么都可以唱,我有准备,我扛得住。”
羌族兄弟则在现场挑选了两位女性观众,一曲“太阳妹妹”的情歌配上含情脉脉的眼神,打动了漂亮的城里姑娘。让人看到了这两位质朴的羌族汉子隐埋心底的缠绵和温柔。
“禅之歌”人多势众,向《艺术人生》钢琴伴奏刘牧和三个场上观众组成的“哥哥团体”发起进攻,十四个姑娘集体上阵,让四个小伙子眼花缭乱不暇应接,最后一位高大帅气的西北观众用一曲带着羊肉味的陕北民歌拨动了侗族姑娘的心弦,而钢琴师刘牧则用当下最流行的R&B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如果说语言的不通能够造成一种障碍,那么艺术的魅力和情谊的真切足以打破所有藩篱。
金奖:李怀秀
梦想,在两年之后成真
本次青歌赛里荣获金奖的怀秀和怀福姐弟可不是一踏进全国比赛就一举夺魁的,早在04年的第十一届青歌赛中他们的表现就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关注,但是当时没有“原生态”唱法,就将他们归入了民族唱法里,虽然他们的歌声让很多人都禁不住站起来为他们鼓掌,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单项决赛。
其实,虽然两年之前他们没有拿到个人的单项奖,但是那些努力却为今年“原生态”唱法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怀秀姐弟在时隔两年的今天重回北京,独占鳌头。
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八十年代作曲家田芳下乡采风,对云南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几年之后重回云南却痛心地发现那些原生态的东西在渐渐被侵蚀,孩子们甚至不喜欢自己民族的语言。一种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田芳开办了云南民俗文化传习馆,二者也成为李怀秀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水牛换得求学的行囊
即将进入传习馆时怀秀要准备三套民族服装,父母就狠下心来卖掉了家中唯一一头水牛做成几套衣服,而这,也是怀秀走出大山时唯一的行囊。家里所有的天地平日都靠水牛去耕种,离家求学的李怀秀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怎样继续,但她知道她从此担负着家里全部的希望和寄托。
金奖告慰辞世的母亲
1998年母亲病入膏肓的时候,怀秀正在传习馆里刻苦学习,当老师紧急通知她回家看看示,怀秀本能地觉得事情不好了,她哭着收拾好东西,然后为了节省25块钱车费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回到了家里。
原本身材偏胖的母亲瘦得让人心碎,躺在床上显得非常瘦小,怀秀哭着问母亲为什么病成这样了还不叫她,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是质问——“你为什么回来了,你回来我也只会这样,你不回来我也这样了,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为什么不好好地回去唱歌。”
母亲去世以后怀秀深深地后悔和怀疑自己的选择,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唱歌,为什么不留在家里好好地干农活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决定不回传习馆了。此时家人却一致要求她回去好好学习——“否则母亲在天之灵也不会心安”,怀秀想起临终的母亲,终于重回传习馆。
八年后当主持人宣布她和弟弟获得青歌赛金奖的时候,怀秀想终于可以让妈妈为自己感到骄傲了。
银奖:蝉之歌
自然孕育的美丽声音
蝉之歌的姑娘们生活在贵州山区的侗寨,她们在歌声中出生,在歌声中成长。唱歌与她们的生命交织缠绕,密不可分。侗族有句古话叫做“饭养身,歌养心”,在她们心中,唱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美丽的音乐,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会说话就会唱歌,没有了歌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说到如何学唱歌,姑娘们透露了当地歌师交给她们的诀窍:“侗歌很好听,你想学的话,你上山跟我一起劳动,去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要是你觉得好听的话,你把他们的声音学下来,然后回家去,我再教你怎么唱这种歌里面去。如果你想学唱好歌,你就在家里面一定不要骂人,不要打架,还要懂得尊敬老人。”这就是唱歌的窍门,这就是侗歌的精神。
神奇的大自然不仅给了她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还给了她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纯洁无瑕的大自然才能孕育出纯净清澈的心灵,只有纯净清澈的心灵,才能唱出婉转动听打动人心的美丽歌声。
穿着嫁妆上北京
侗族有一个传统,女孩子从十岁起就要开始准备嫁妆。那套出嫁时的新娘装,可是姑娘们跟着妈妈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这次来北京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姑娘们高兴得不得了,都希望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在全国观众的面前,也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侗家的习俗和风情。而准备一套盛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于是为了赶来参赛,她们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多年的嫁妆。而在现场,朱军还发现了隐藏在嫁妆上的小秘密,惹得姑娘们开心的夸他“好聪明”。是什么秘密呢?我们拭目以待。
铜奖:羌族兄弟
对酒当歌
仁青和格洛是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平日只在家里务农、放牛,赚够一家大小的生活费了,闲暇时跟大伙儿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那就是相当幸福的事了。
喝酒唱歌对他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两件事。有酒必有歌,唱歌必饮酒。在这次参赛之前,他们从来就不知道比赛是什么。只是因为有人问他们“有个比赛叫青年歌手大奖赛,有点好玩去不去?”他们也只是单纯地想着“好玩的地方就要去”,于是就这样糊里糊涂走到了今天,将羌族的多声部带到了青歌赛的舞台之上,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得了奖的羌族兄弟俩还是一如既往的憨厚老实,他们坦言今后还是得回去放牛种田,从来没有想到过唱歌可以养活自己。格洛一心一意想着的,还是在预赛期间家里走失的那五头牛。
看着壮实坚强的仁青在现场唱着唱着歌就忽然掉下泪来,让现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这个铁塔一样的汉子红着脸有些羞涩地说到:“想到了父母,想到了我外公。我外公小时候就对我特别好,但在98年的时候他就去世了。挺思念他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让男儿泪就此撒落。
羌族的酒和羌族的歌孕育了善良的羌族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只是想着“要把我们羌族的多声部这么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们单纯地坚持着,于是我们才看到了那隐藏于山野之中的瑰丽文化。
生活在他们的眼中是艰辛的,却又是快乐的。
累了喝口酒,唱支歌,然后生活照样继续。
他们将古老的歌谣传唱至今,
他们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音乐,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着一个相同的信念。
敬请关注《艺术人生——唱响民族的声音》,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体味原生态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