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名师说课 正文
北京高考阅卷小组组长 点评06年高考语文试卷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8-18 13:40:40

何杰: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我叫何杰。今天我应腾讯网与慧师网的联合邀请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下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不知道同学们看了今年全国高考试题以后有什么感受。我们能够从这张卷子当中得到什么启发?我想,把我这两天研究试题的一些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份卷子,我感觉出的非常平稳,没有难题、偏题、怪题。如果平时我们扎扎实实复习,认认真真做准备,我相信我们能够比较好的答出一张卷子来。比如说,我们说的第一题,同学们看这个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答案选D。比如说摩娑。高考考的是次常见的词,但是也是我们高中经常学到的一些词,要想做对这样的题,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才可以。再比如说,同学们看成语这个题,成语这个题,这些词,像一念之差,乐此不疲,像拍手称快,功败垂成,这些词都是我们平时见的很多的词。我们经常用,可是如果我们对这些词不理解,我们就会用错。比如说,这里边C选项,文艺演出现场,赛场群众拍手称快。拍手称快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往往多是指仇恨消除了,我们用拍手称快。如果我们望文生义,觉得拍手称快,人们都很高兴,那么这个词就用错了。

这个题考察的是我们所说的那种日常用语。而这种日常用语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以。我敢说这些词平时都见过,如果我们认真做积累的话,我想这道题是拿下分的。

再比如看第四题,这个题我个人认为是出的比较好的一道题。它既是考句子衔接,又考到了标点,还考到了语段理解。可以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题。这段话,同学们可以,开头写的这个遍布华夏的主群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后边一定会说,作为精华怎么样。这是我们平时一般说话的习惯。也就是紧跟着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后面应该是跟一个动词,如果是这样的话,同学们看后面的题,后面如果加上他们这两个字,那就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中途意折。语句显得不够连贯,这么一看,看似陈旧,这就可以排除掉了。A就排除掉了,而当他们看似陈旧,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下面就应该跟一个表转折的关联词,这一下,这几句当中只有圈一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这一下,B也就排除了。同学们再接着看,剩下的这些句子,鲜明的折射出,具有很高的价值,生动的展现,这几句话有并列关系,谁放在前面都没有关系。

圈六,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应该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一般应该放在最后。我们再看这个题,大家注意,这里边,这些空里边,我们会发现,在第四个空这个地方是一个句号。它既然是一个句号,那么在句号前面应该是跟表明这一层意思已经说完了,就要跟一个总结性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当中,只有圈六是总结性的句子。所以,这个空就只能填圈六。这么一下子,这道题答案就是C,就选出来了。这道题其实是一个很迷惑人的题,单看D的话,应该说,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么排也可以。但是正是因为那个地方点出了一个句号,所以,只能在那个地方填出总结性的话语。

如果先说总结性话语,如果没有那个句号的话,这样也是可以的。这道题既考标点,又考了句子衔接,还考了语段理解,这道题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道题。这道题提示我们今后在复习的时候。一,要把握句意,理解句间关系,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关联词的知识,掌握标点的知识。平时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就要训练自己读懂语段思路的意义,同时把关联词的作用要表达清楚。我想我们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考什么样的题我们都不会错。这是基础知识的题。

这四道题不偏不怪,又有思维力度,出的非常好。下面是科技文阅读。应该说,科技文阅读是我们平时经常做的一个训练,对理科学生会更有帮助,这篇文章,它的题目是地球气侯成因新说,作为咱们平时说过地理,讲到了大洋漂流,文科、理科学生背景知识都不会很陌生,科技文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通过理解语句来把握文中所说的原理,比如同学们看这道题,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哥斯方案相关说明正确的是,这句话考的是科技说明文所表述原理的理解,如果我们对它这个原理理解了,那么这道题就能够做对。比如说,大家看C选项,C选项是这么说的,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来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用卫星来接收浮标信息。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文中是没有的。文中说的是什么呢?文中说的是浮标在指定区域的海面固定以后,如何如何。没有提出控制浮标的事情。他只说,卫星在接收信息,再看A选项,A选项是这么说的,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观察网,文中只说浮标在指定的水面固定。如果我们把这些语句读懂了,把阿尔哥斯方案弄清楚了,这道题该做对了。

再比如说第六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选项说,海水温度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的密度远大于大气的密度。这个文中是有提示的,文中最开始说,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四倍,三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然后接着又说,大气层能量变化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化的数倍。应该说,这句话符合我们平时的认知规律,符合我们平时了解的情况。而从文中我们也能得出这个信息来。2B选项就是错的,在海洋大气层气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变化多端。同学们看,海洋被动,大气层是主动的,这个在文中我们看不出来这个信息。而原文却有这样一句话,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海洋水域极具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开始相应变暖。实际上是海洋影响了大气层。你要说海洋被动,大气层主动,这个就不合适。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读懂了文章,然后能够从这句话当中分析出它的潜在含义,那么这道题我们就可以做对了。

科技文,它的主要内容是考科学知识,这篇科技文写的是海水的洋流,我们在地理课中多多少少学习到,可以说背景知识,不陌生。平时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要注意语句的正确理解。第二,要在把握文中所述的原理。文中的原理你要把握清楚,这份科技文的试题非常强调这一点。把语句读懂,把握住科技文的原理,这道题就能够做对。今后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一句一句读,把语句完全理解了,再对题目来做出判断。我想,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今后的科技文再做起来就不在话下。

下面是文言文的阅读,文言文的阅读和去年是一样的,也只考了三个题,考察的重点还是语句的理解,语法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平时咱们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告诉你,这个词是名词做动词,那个词是宾语前置,这个东西在高三不必过多的细扣,关键是要读懂文章。读懂词,读懂句。这篇文言文的选文不是非常难,非是对我们理解这篇文言文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这些词语,咱们都学过。只要我们认真复习课内的文言文,并且我们做过相应的高考试题的练习,我想这篇文言文做起来不在话下。

我们举一个例子,同学们看第八题,这里边单字、上字、是字、多字,这些词平时咱们都见过,尤其像A、B、C、D,这些词在文中我们都学过。这就是文言文考察的特点,叫考点在课内,迁移在课外。文本是课外的,但是考察的内容是课内的。这就是咱们文言文考察的特点。同时,里边这个4D选项,这个多,咱们没有学过,但是我们是能够根据上下文我们做出推断。因为这个多字的意向我们以前学过,而在这儿,我们放在上下文一推断,我们也能够推断出来这个多是称赞的意思。可以说这道题不偏不怪。今后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不必去做那些非常偏非常怪的那些文言文的题。我们认认真真的把课本和我们一些过去的高考题认真做过一遍,我们的收获就会很大。

今年的文言文考试有一大特点,它非常重视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同学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对文中所讲的这个人物,这个人物中的行为做出判断。咱们高考的文言文历来考的是史传文章,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史传中的人物主要的事迹理清楚,然后对人物的行为做出判断。可以说,这道题体现了这种思想,比如说第九题,第九题体现了这个思想。表示为官清廉的选项,A选项都说他是为官清廉。B选项第一句话是说爱民如子,第二句话也说是爱民如子。C选项里边,分别说明了它的生性和为官清廉,他对谁都是这样的。不管你是贵人还是下等人。我做事情都是平等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就是生性横耿直,而下面的就是在说清廉。第九题应该选C。可以说,文言文考察关键在于正确的理解。

再比如说第十题,第十题不正确的一项是D。这里边讲的是,何远品性正派,不逊私情,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话的证据。这道题关键是对虚妄这个词的理解。虚妄这个词是不是说是说谎话呢?如果根据上下文一推,就会发现,虚妄这个词不是说谎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不随便的轻许诺言。这三道题告诉我们的一个信息是什么?高考要读文本,把文本读懂,一句一句弄清楚,重点要结合课内的东西。同学们千万不要迷信这种说法,就是说,文章读不懂,我就把题做对,那是不保险的,我们一定要把文章读懂,然后我们才能保证所有的题都做对了。

这三道题如果文章读不懂的话,我们就很难做对。

下面说说看,古诗鉴赏。古人喜欢在画上题诗,苏轼画了一副画,画了丛竹怪石,还有一位大画家跟他一起来画这副画。这个大画家叫李工林,李工林画了一个牧童在那儿骑牛。黄庭坚就题了一首诗。觳觫,咱们想高三第五册,那个觳觫就是指牛。后面四句就是写黄庭坚看了这副画的感受。说这个石头我非常喜欢,因此你不要让这个牛的牛角在这个石头上磨,那就不是心疼这个牛角是怕把石头磨坏了。你一定要拿这个牛角磨这个石头,也行。牛之间一定不要斗,你们要斗起来,把我的竹子弄坏了。这个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黄庭坚他跟苏轼是好朋友,我们如果了解苏轼的话,就知道,苏轼他历经过宋代的变法,新旧党争非常厉害,黄庭坚写这首诗,其实是表达你们不要去争了,他希望你们能够过一个非常平实的日子,不要进入官场的纷争。黄庭坚借这副画告诉他不愿意进入官场的纷争。我们如果把这几句诗要弄懂了,我们后面的题就非常好答了。

后面讲到,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首诗写的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写画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黄庭坚借这副画表达自己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把这首诗一句一句弄懂,峥嵘是什么,野刺是什么,悠黄是什么。

下面默写这一段,考的句子都不难。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祥的句子,如果这些句子背不出来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功夫下的不够。下面复习的时候,我们也不必找非常偏僻的句子,我们就把一些常见的名句记住,这道题也应该问题不大。再往下讲的是,阳光的香味。这篇文章是林清玄写的,应该说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它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读者能够摆脱城市生活的困扰。他说,我遇见一个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下面就写了大自然春光明媚的这样一种风景,春日阳光的金线,竹子里的笋子,细心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

后面有一个题,细心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这个想字说明作者在细心的体会大自然的美好。这个想字正写出了作者的体会。由于阳光的照射,到处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着一种强悍的铜色,这个强悍的铜色说明农夫在田地劳动当中,在阳光的哺育下健康的生活着。后面农夫就跟他讲了一个故事,你去翻这个谷子,阳光照得到的谷子就有香味,阳光照不到的谷子就没有香味。所以说,你闻的这个稻香是一种阳光的香味,那在城里不也是这样吗?这个农夫说,我自从晒谷里发现了阳光的香味,他就下决心要留在家乡。而城里的那些东西就不是真正的香味。

用这个农夫的话说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那没有一种健康、向上的一种阳光的氛围,虽然香但是不是一种健康的香,这是农夫的话。而且最后这个农夫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最后这句话是点题的话。点出了我们在城市生活当中,我们感到我们对自然的梳理。

我们平时也经常会读类似这样的文章,向往自然,有时候厌倦城市的繁华等等。如果平时我们有意识的读这方面的文章的话,我们就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我们也就能够把这篇文章读懂。

这张卷子比较有特色的是第六大题。第六大题当中18、19题,18题考的是要也恰当的关联词,把上下文贯穿起来,这些关联词语,实际上考的是句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句间关系弄清楚,我想,这道题就比较容易做出来。你比如说,这里面讲,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应该有所语言的音乐,前边是音乐的语言,后面是语言的音乐。在音乐里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当中,就应该有语言的音乐。这里边应该怎么样,就应该填一个也字。这样就有一个并列的关系。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有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后半句讲的是共同点,前面又说不是一回事,很明显,这两者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圈五要填虽然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之间应该有共同点。所以说音乐和语言是靠声音来表现的。这是我们要把握住这几句话的句间关系。再比如说19题,19题考的是概括,大家也是要把握住句间关系,看看都说了些什么。

第一句话,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下面讲的都是二胡的构造。二胡构造的特点是什么呢?一个讲到了琴杆,一个讲到了琴弦。第二个要点就要去概括二胡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琴杆,琴筒等等。第三个弹到了二胡的声音,然后讲了二胡受喜爱,这句话要分成四个要点来说。一,二胡本身的特点,总的特点。第二,二胡的构造。第三,二胡的声音特点。第四,二胡是受中国人民喜爱的。

你在做题的时候把这四个要点说出来,这道题有可以拿分了。平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做这个工作,给一段话以后,我们要有意识的概括每句话的要点。这个实际上是出题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导向,我们就应该去注意。

这张卷子,我觉得同以往相比,变动最大的那是作文。可以说话题作文,一直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也练了这么多年,但是今年这张全国的试卷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考了一个给材料作文。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一只乌鸦模仿老鸦的俯冲姿势拼命的练习,有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就冲下来想去抓那个羊,结果没有抓着,爪子被羊毛缠住了,被牧羊人抓住了,孩子说,这是什么鸟啊?这是一只忘了叫什么的鸟。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我们必须把这个材料读懂。给材料作文,一定要把文章的材料读懂,表面上看,这次出题是有限的,但实际上,可以给的面很宽,我想几个思路,大家可以去我参考。比如说,这份材料,最容易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乌鸦东施效颦,没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本身的条件去做事情。这是牧羊人说的,他不能忘了自己叫什么。你不是雄鹰,你就不要去做那些事情。这是一个常见的角度。

但是,同学们还应该注意这个材料,还有最后这句话。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它到底可爱在什么地方呢?大家听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个话吧。这个材料也是这样,乌鸦想要像雄鹰那样去做事情,这不也是很可贵的事情吗?就像愚公移山,我们明明知道搬不走这座山,我们能说愚公不知道自己是谁吗?

同学们看,为什么牧羊人会问,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也就是牧羊人对这个乌鸦是批判的。可是孩子却说,它很可爱。这有什么问题。牧羊人是一个大人,大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比较慎重。慎重之外,可能又多多少少有些保守。而孩子们则看到了乌鸦的勇敢。孩子们又会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当然,我们也不得不说,孩子们看到这个乌鸦可爱,孩子们想的也许又有也许幼稚。这个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新的角度思考,为什么牧羊人会这样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想。如果我们引申下去,我想就应该是一篇非常非常好的文章。

今年的作文题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启示,我们要读懂材料,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去生发自己的想象。然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所谓戴着镣铐去跳舞。如果我们阅读的能力不强的话,我想咱们这篇作文也很难写好。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都有了新的变化,应该说对思维的力度要求大大加强了。

比如说,像湖北的卷子,以三为话题。这个思维力度加强。北京的符号是很有文化品味的。从今年全国这些高考题来看,我们就要注意,要训练自己的文化品味。

最后,再提几个建议。从这张全国卷子当中,我们要看出的信息是什么?第一,这张卷子非常重视阅读理解。非常重视语句含义和句间关系的理解。所有的题目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第二,非常重视材料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我们是答不好这份题的。我想,这是今后我们在复习当中应该要注意的。

谢谢同学们!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