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法治频道 > 律师维权 正文
女大学生求职受骗 记者与执法联合出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8-11 11:08:35
        东北网双鸭山8月11日电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成都理工大学四名在校女学生,结伴来到四川新闻网法制频道,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她们在求职过程中被骗上当的经过,并请求记者为她们维权。

  高薪招聘广告好诱人 女大学生受骗没商量

  据四名女孩讲,她们是成都理工大学2003级的在校生,2006年4月2日,她们在成都某生活周刊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该广告上说,新罗马假日广场第二街B3—217某公司高薪招聘总经理助理、办公室文员、办公室接待、播音员和兼职促销员等。而且,特别说明招聘兼职促销、礼仪、发卡,学生优先.60-150元/天。广告中不但薪资诱人,并且还强调说是非中介机构,几名同学看后欣喜若狂,于是满怀希望地来到了这家公司参加面试。

  到了以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像模像样地查看了他们的证件,经过大约五分钟的谈话,几位同学出乎意料地全部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关,她们还根据对方的要求,当即填写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填写完毕资料后,招聘单位又向应试者们再三声称,本次活动是“本公司”自身主办的,随后他们又以统一着装为由,要求向每人收取服装押金150元。但是,在求职者上交了押金以后,招聘单位却始终不肯开具有效的收据凭证,并催促求职者们马上赶到春熙路春禧大厦五楼某公司上班,并在上班地方领取押金收据。

  然而,当四名女生赶到春熙路春禧大厦五楼某公司时,该公司的负责人在收走四名女生带来的,新罗马假日广场第二街B3—217某公司为她们开具的介绍信(上面有收款人写的已收取某某押金多少元的字样)后,却并不答复何时安排工作。当学生们要求对方出具收取押金的收据时,却立即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钱,不知道!谁收的找谁去……”这时,四名女大学生已觉上当,但为时已晚。

  记者与执法部门联合出击 骗子退钱关门

  上当受骗的成都理工大学2003级的四名女生,回到学校后,辗转反侧,一夜无眠。她们想,自己上当受骗固然可气可恨,但自己的个人利益和面子比起骗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来,那就微不足道了。于是,她们商量:决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忍气吞声,让骗子继续逍遥法外,为非作歹,使更多学生误入陷阱。

  4月3日,四名女同学来到了四川新闻网,并将此事向四川新闻网法制频道与教育频道做了如实举报。接到举报后,本网法制频道与教育频道十分重视,并分派专人一边接待受骗学生,一边与劳动监察部门联系。

  下午4点30分左右,本网记者与武侯区劳动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在受骗学生的带领下来到受骗现场。四名女生指认在现场的两个人就是当日作案人员,其中一名姓李的男子交代,其领导名叫云某。只见室内陈列简陋,只有两张办公桌。当执法人员出现时,他们神色慌张,并支支吾吾含糊其辞,连证件的来源也说不清。执法人员要求两名男子退还所骗四名女生的600元钱,两男子却恶狠狠地对四名女生吼道:“要退钱找我们就行了嘛!找他们来做什么?!”一边说一边极不情愿地交出了六百元钱。同时,执法人员还勒令其立即关门停业接受检查,并于次日上午到武侯区劳动执法大队接受处罚。这时,两男子目露凶光地威胁四名女大学生道:“小妹妹,不要太嚣张!”

  执法人员提醒:擦亮眼睛找工作

  在执法现场,劳动执法人员还现场查出了当天求职者的个人建档资料数十份,并当即予以没收。这些资料显示,被骗者大都是在校大中专学生,也有出身社会上的人,但绝大多数是在校女大学生。诈骗行为涉及面之广,受害人之多,就连现场执法人员也感到惊讶。

  武侯区劳动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刘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这种以信息中心为名,租用一间铺面,以招聘为名行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欺骗现象比较普遍,往往是防不胜防。她认为,这种行骗术主要利用了当今社会就业难的社会现实,以及被骗者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加上虚假广告作祟,因此上当受骗者此起彼伏。再加上一些被骗人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报案,以至让行骗者屡屡得手,从而也加重了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刘莉告诉记者,去年劳动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多次打击并整治了这些类似的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今年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了。对此,她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这些非法窝点。

  同时,刘莉还特别提醒广大求职者,尤其是在校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千万不要被“高薪”等假象迷惑,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不要随意交钱。在求职前,首先要辨别招聘单位或中介单位的合法性,看它是否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正规许可证,是否具有营业执照等相关合法手续,正规经营场所,在不清楚的情况下还可以打电话到劳动、工商等部门进行查询。

作者:    来源: 四川新闻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