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8月2日电 农村公路建成了,重要的是养护问题,这是保证农村公路长期使用和发挥效益的关键。几年来,双鸭山市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坚持全面养护、科学养护、预防养护、常年养护,不断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公路养护质量。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700多公里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了养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束缚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2003年初,双鸭山市公路管理处在借鉴省内外养护体制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管理体制,公路站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全市成立了10个养护公司,规范实施了《双鸭山市公路养护管理稽查考核办法》、《双鸭山市公路管理目标管理考核评比方案》,促进了全市公路养护工作快速步入科学、规范化管理轨道。
在养护运行机制改革中,推行“公司化养护”和“计量支付”的办法,实行工效挂钩制度。3年间,全市公路养护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械化养护取代了单一的人工养护,公路好路率和综合值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宝清公路站养护管理连续在全省排名第四,集贤、宝清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连续获全省养护管理一等奖和二等奖。
养护体制改革以后,各公路站能较快顺应形势发展要求,自主创新闯市场,攀高结贵揽项目,挖掘潜力求发展。先后承建了市政、塌陷区、交通公路及其它领域工程项目,各单位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全系统固定资产累计增加近3000万元,壮大了自身经济实力。
公路养护特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工区、道班远离市区,坚守在公路养护一线的职工生产、生活比较艰苦。针对这一状况,市公路管理处每年都从有限的财力中安排资金,改善办公环境和解决养护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目前,全市5个公路站的站容站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工作中,双鸭山市公路管理处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思想,最大可能地创造和谐工作环境。2005年,市公路管理站不仅对三道坝、二站、宝山道班进行了维修,而且还为养护线路最长的宝山道班购买了一辆双排座车,既方便了职工通勤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每逢节假日,处里、站里领导除为职工们搞好福利外,还经常深入一些条件艰苦的道班,走访养护职工,向他们嘘寒问暖。新的养护体制确立,全系统职工全部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中,解除后顾之忧的养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双福公路维修正值三伏天,气温高达30多度,这样的天气别说干活,就是在室外站一会儿,人都受不了。烈日的曝晒、油罐的烘烤、风镐的震颤,团团灰尘迷住了眼睛,晒裂了皮肤,大家被炝得喘不过气来,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在公路管理站李效瑜的带领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双福路的维修,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