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7月14日电(见习记者:谢佰玲)“朗朗诵读话‘口才’,‘英语、口语’连篇载。‘丹青’教育成课本,写字功底现未来。”双鸭山市双新学校已经引入教材的四大科特色教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好奇,带着憧憬,走进改制后如浴春风的双新学校。
双鸭山市双新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安邦河畔,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它花园式学校独特的校园风情,孕育了一批特别能吃苦、敢攻坚、讲奉献的教师队伍,2005年5月1日,改制的东风把这个有着三十多年企业办学历史的学校转制为政府办学,使其成为双鸭山市尖山区学校中的一个“特区”--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工资改制,使老师利益最大化。
老师工资在改制前相当于企业门卫的工资,每月400多元钱,改制后老师平均工资增长了三倍,有的个别老师增长了四倍,利益最大化更加促进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独特的办学理论,让校风井然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改制就是革新,思想理论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红红的旭日里衬托出两株嫩绿的幼芽--悬于校门正中的校徽寓意“双新”,内含着“成长”。依据本校特色,校长满守福制定了“严谨治学、科学管理、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的校风;“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教风;“尊师爱校、主动学习、勤学苦练、和谐共进”的学风……各项举措出台以来,学校上下作风井然,气氛和诣。
种特色种子结硕果。
缘于地域偏远,企业管理等历史原因,使双新学校的学生没有特长,基础知识薄弱。针对此问题,学校引进了“高式口才学”、“英语、口语交际学”、“绘画学”、“写字学”等特长编入教材,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并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参加竞赛营造锻炼机会的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上半年,双新学生在参加国家奥数大赛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国家级二、三等奖;有五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有五名同学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在学校开展诗歌竞赛时,学校把家长请到现场,让其亲自感受素质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全面提高,这让家长非常满意。
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一流的学校
双新学校老师平均年龄36岁,并且所有一线老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已具备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基本框架,但是“老师质量决定学生质量”,所以双新学校在鼓励老师参加全国自考,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还在本学校开设了班主任培训班,定期请市内名师为其讲课,推动老师素质全面提升,并且在今年比赛中获得省级优质课教师一等奖,传统课与新课改整合课一等奖。
开设家长培训班,搭建学校、家长、孩子教育平台。
双新学校离市内远,学生多来源于农村,家长思想落后,知识落伍,这使其在对孩子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差。有些家长的教育理论甚至与学校所交的背道而弛。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开设了家长培训班,给家长讲课、沟通、交流。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在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时大多数家长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对学生进行齐抓共管,使孩子的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
现今,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正积极动作新的办学模式,全校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地为把学校创建成“办学有特色、老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新型学校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