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的王成福10余年不赡养父母,还称父母没给他干活,他没有义务赡养两位老人
东北网双鸭山7月31日电 据搜狐网消息,昨日晌午,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泥糊的老墙有些烫手,77岁的王海林摇着一把蒲扇靠着门槛坐着,豆大的汗水顺着额头慢慢滑落。屋内,仅有的一台座扇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
“没电,反正用不上。”王海林说。
10天前,因为老伴谭成芳和41岁的大儿子王成福发生争吵,王成福剪断了老两口搭在他家电表上的电线。老两口不知道,这种没电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自制煤油灯照明
王海林的家,位于綦江石角镇石河村的山顶上。虽然屋后的几棵老树为老房子遮挡了不少阳光,但一走进其家门,还是能感觉到一股闷热扑面而来。
见有外人进屋,王海林和老伴连忙将家中仅有的两把蒲扇递了过来:“快扇扇,家里闷得很。”堂屋的桌子上,一台用白色塑料袋包裹的座扇很是醒目,口袋顶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灰。
进入厨房,借着墙上裂缝透进的光线,记者发现了一个简陋的自制煤油灯。一个玻璃瓶里,盛着小半瓶浑浊的油体,一根灯芯斜搭在一旁。谭成芳告诉记者,断电后,她自己动手做了这个煤油灯。“不然入夜以后,家里一片摸黑,什么都看不到。”
扫把引来的争端
说起10天前的那场争吵,谭成芳一下老泪纵横,“就是因为那把扫帚。”谭成芳告诉记者,那天,王成福要修整院坝边的一处边坎。“当时,我的扫把放在旁边,王成福就让孙子把扫把扔了,说是挡地方。”
谭成芳当时念叨了一句,“扔了干嘛,明明还可以用。”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句话,惹来儿子大发雷霆。一番争吵后,王成福跑回家中,扯断了父母搭在他家电表上的电线。
同时用电引矛盾
除了大儿子王成福外,王海林还有一儿一女。20年前分家后,王成福一直住在王海林老屋的旁边。当初分家时,王海林的两个儿子讲好,每人每年供给老两口400斤谷子。但是,一年后,王成福却停止了这份唯一的赡养,理由是“他们没有给我干活”。
5年前,王成福出外打工,将小儿子托付给老两口,却仍然只提供儿子一个人的口粮。3年前农村电网改造,王成福花200元安装了电表。由于儿子在父母家要看书,他答应王海林老两口将电线搭在自家电表上,各自交纳电费。
如此相安无事5年后,矛盾却在今年3月初王成福回家盖新房时出现。王成福称,自己请来的工人修房子正需要用电时,谭成芳却在那边接电煮猪草,造成了自己的麻烦。但是,对于同时用电如何造成麻烦,王成福却闪烁其词。
父母曾起诉大儿子
“就因为这些事,我带了几年的孙子都突然变得像陌生人一样。”谭成芳声音有些哽咽。几乎在记者进入王海林家老屋的同时,原本坐在院坝里的王成福的小儿子突然跑进屋,“砰”地一声将门重重关上。
王海林正在重庆打工的二儿子王曾友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因为大哥不赡养父母,十几年前,父母曾把大哥告上法院。可是法庭传王成福去调查协调时,王成福却迟迟不去,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王曾友说,如果大哥实在不肯接电,等孩子8月开学后,他就从重庆回去,另外给父母装一个电表。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林祺实习生刘伦勇采写(候选好新闻编号:801)新闻面对面儿子:分了家,我们就没有关系了
记者(简称“记”):为什么要扯断你们家的电线了?
王成福(简称“王”):不是我们家,是我的电表。我没有义务让他们用电。
记:那当初为什么要让父母接在你的电表上了?
王:因为我儿子在他们那儿住,读书需要电灯。
记:照你这么说,你对你的父母就没有义务吗?
王:没有。我们已经分家了,我的户口上可以看出来,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记:那你当时为什么把孩子拿给他们带呢?
王:当时我们说好的,孩子拿给他们带,我只负责孩子的一切费用,不给他们任何报酬,这也是他们答应了的。如果不愿意,可以不带。
记:最初为什么只提供了一年谷子就不再给了?
王:因为他们不干活。在我们农村里,老人只要能活动,就要做到死。结果他们收了谷子又不给我干活。既然他们不给我干活,我就没有赡养他们的义务。
王成福违法了
重庆森达律师事务所贺天强律师:王成福认为按照农村的风俗,父亲没有帮他做事,自己就可以不赡养他。即使真的有这个风俗,也不能与法律相抵触。法律明文规定,父子有血缘关系,儿子就有赡养父亲的义务,这与他们是否分家没有关系。王成福的做法已经违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