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寿奇在美国“画”出“风头”
东北网双鸭山7月31日电 据腾讯网消息,7月上旬,喻寿奇接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越洋电话,是美国中国华侨联谊会副会长于宏先生打过来的。此前的6月6日至6月21日,长沙市市政发展与国际友好交流代表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喻寿奇作为该团的一员,在考察美、加两国市政建设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画国画的特长,将所画的《富贵吉祥》、《洞庭晨曲》等国画作品分别赠送给受访的城市市政厅和在美、加两国的一些华人社团,给华人华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这次出访,喻寿奇结识了于宏先生。 对中国画颇有研究的于宏先生非常欣赏喻寿奇的画作。这次,他主动和喻寿奇通电话,就是想把喻寿奇的画推荐到美国国会山图书馆,使喻寿奇的画在美国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
“于宏先生在电话中要你具体做什么?”7月23日,记者问老喻。
老喻嘿嘿一笑,说:“他一是征求我的意见,二是要我赶紧寄些画册过去。”
“我觉得这其实也没什么,可能是那些华人华侨平时很难看到国画,就对我的作品感兴趣。”老喻说话总是不紧不慢,满脸笑意。记者观察,每当有人夸奖他的作品时,他脸上还会露出一丝不安。
这次美、加两国之行,老喻出了不少“风头”。用该代表团其中一位成员的话说,就是“真想不到他的画在美国还那样受欢迎。”
6月17日,代表团抵达美国洛杉矶市,受到了美国南加州湖南同乡会的热情接待。期间,洛杉矶BS国际旅行社总裁叶惠成先生在看到了代表团向美国南加州湖南同乡会赠送喻寿奇的作品《金玉满堂红》后,心情很是激动。当晚,叶惠成先生买来纸和墨,驱车60多公里找到代表团所住的宾馆,非要请老喻当场给他作一幅画。
“我是盛情难却啊!”在和记者说到当时的情景时,老喻仍旧有些不好意思,“叶惠成先生不但亲自给我磨墨,还从他的车上找来一把装饮用水的壶装满水给我洗笔,我不画就说不过去了。”
“你画了一幅什么作品?”记者问。
“作品名字叫《荷韵》。叶惠成先生拿到画作后,我们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为画荷花专门挖塘种莲藕
53岁的喻寿奇是近几年才迷上画国画的。用他自己的画说就是“画画是为了健身,健身是为了画画。”
每天,老喻在吃过晚饭后就出去散步。回到家看下当天的新闻,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所营造的状态:平心静气、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地坐半个小时。
“我之所以这样是想让自己尽快集中精力去作画。”进入画室后,老喻进入了属于他的艺术世界。这个时候,一切外来的干扰都不复存在了,在老喻的脑子里就只剩下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喻寿奇虽然没有师从名家,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美术专业训练,但他勤学苦练,在作画时调动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凭借其良好的悟性和对艺术的执著,他的作品往往更加率性并富有意趣。
画如其人。喻寿奇自幼生活在宁乡农村,5岁那年,在第一次图画课上,他画了一只大公鸡,老师破例给了他99.8分,并高度赞扬他有天分,预言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可惜的是,我忙忙碌碌大半辈子了,到现在不但没能够成为一个大画家,而且还基本上只是在艺术的边缘徘徊。”
其实,喻寿奇的山水画、花鸟画都有可喜的成绩。他的山水画简洁质朴、空旷辽阔,大气淳厚。他的花鸟画幽淡卓炼、意境奇巧,灵动自如。一个时期以来,他的画一度有人开出近千元一平方尺价格进行收藏。
喻寿奇作画,荷是他的最爱。为了方便仔细观察荷花,他硬是想方设法在老家开出了一口近1000平方米的水塘种莲藕。夏日,荷花迎着皎阳轻轻摇曳,他头戴草帽,拿把小木凳只身端坐塘边,像个老农一样静心静气、目不转睛地端详着荷花的万千姿态。“经过观察,我发现每一片荷叶上都是21根根茎,每朵荷花都是开3层,每层5瓣……”
渐渐地,画荷就成了喻寿奇的一大专长。每画一幅荷,他都要信手拈来几句诗,如“层层叠叠日影斜,浅浅深深带露开。世人何须争高下,暗香自有蝶飞来。”
近几年,喻寿奇对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齐白石、黄宾虹、白雪石、张世简的作品有了深入地研究,几乎每天都要画两三幅画。“我是一天不作画人就不舒服啊!……常常是笔在手中,画在心中,画画像写字,写字像画画。”老喻边说边拿出一幅画好的竹,说:“这幅画画完,我觉得意犹未尽,就在画上写下了‘门前种竹三十年,年年嫩笋出新尖。春去秋来多少梦,蹉跎岁月说与谁’。”他用典型的宁乡普通话朗诵着这几句诗,直把记者逗得哈哈大笑。
做一个“大画家”始终是喻寿奇童年的梦。现今的他已是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喻寿奇国画选》、《荷花集》等作品集,其作品多次载入《中国山水画研究》、《中国美术》等大型美术刊物和《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书画报》、《中国国画报》等报刊杂志,还有一些专业结构正准备对他的作品进行大力推介…… 做整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
记者曾经多次与喻寿奇接触,每次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画画和做人。的确,老喻不但对国画情有独钟,而且在做人方面也非常厚道和仁义。
“我已是50多岁的人了,到了这个年龄,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把人做好。”
“那你有没有具体的感受?”记者好奇地问。
“太精彩的也没有。我是农村长大的,我最喜欢那些朴实自然的东西……我觉得做人就像农村现在还有部分人在使用的木桶原理一样。木桶是由好多块木板做成的,装水时每一块木板都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长的那块木板并没有因为长出来的那截起到什么作用,相反,短的那块木板却是全身心地在使力。我也没什么惊奇的过人之处,我就心甘情愿地去做整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好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或者画画都全身心地去使力。”老喻边说边笑得好甜。
就在喻寿奇准备专门国画的那段时间,他将自己的书房兼画室取名为“一笑堂”,并饶有兴致写下了一则《一笑堂志》:“建一笑堂于闹市,慕悠闲情于宣帛。凡尘闲地少,陋室清心多。梅砚藏天地,竹笔润千秋……”自然,老喻在家里时就成为了颇有些情韵的“一笑堂主。”
望着眼前谈笑风生的喻寿奇,记者想起圈内人士对他艺术创作的评点:“欣赏他的作品,面貌众多,有以意且人的,有以景胜人的,有以法取人的,有以趣引人的,有以味感人的。可谓意趣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