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名人为何怕博客?品池莉的"错"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28 09:53:33
        作家池莉关闭在新浪上的个人博客已有一段时间,这几天经过纸媒报道,才引起更多关注。正如许多名人疯狂爱上博客一样,有些名人不喜欢,或者呆一段时间后觉得厌烦而选择离开,本来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从池莉关闭博客时致读者的信,以及她接受采访提到的一些说法,让我觉得这件事情特有幽默效果,值得好好品味。

         延伸阅读

        池莉:博客疯人院院长  

        池莉谈到关闭博客的原因,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她认为:“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何谓“乱窜”?她是这么解释的:“你不回(复),有人不高兴、有人哭、有人骂,像个疯人院……”她还说:“网络上一切都来得太直接――爱起一个人来易肉麻,攻击起来又太不择言――我消受不了。”

        也就是说,池莉迫不及待地飞越“疯人院”,原因就在于博客的自由发言――特别是一些读者的“口水炮弹”,使池莉吃不消了。这一切俨然是“狼来了”的博客版本。博客的特征不仅在于“博主”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言论,也在于读者能够即时通过回复表达个人意见。这种开放性特征,显然更接近于交流的真实状态。有人赞美,有人批驳,言语上难免有些激烈,都是公共交流中正常不过的事情。池莉如果只希望见到万人追捧的场面,本就不该跑到博客上找感觉。如此来看,池莉开博客,果然正如自己所说,是个“天真的错”。

        池莉博客上的全部文章均已删除,所以我不清楚是否具体哪篇文章惹来骂声。但从那些读者留言来看,其中不乏赞辞,即便是言语过激的跟帖,也没有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况且,池莉的博客还专门有人帮她负责“打扫”,真有不负责任的读者捣乱,完全不用她那么痛心疾首。池莉将博客视作“疯人院”,并以“疯人院院长”自居,根源恐怕还在于个人心态不够宽容。

        池莉认为,博客的诸多现象反映的是网络的通病。“网络的最大问题在于匿名,因为匿名,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忌讳地释放多重人格,使许多交流都带上不真实性。”但以我来看,网络的匿名特性,恰恰是在当前语境下真实的交流之所以可能的一种保证。比如池莉隔壁家的大婶,肯定不会当面说池莉小说写得好烂,但凑巧她会上网的话,也许就悄悄地在池莉博客上跟个帖,说出心里话了。问题在于,池莉自恋到觉得凡是那些在网上批评她的,都是无稽之谈,只有那些对她“热爱、信赖和支持”的,才许多次使她“热泪盈眶”(见池莉《在关闭博客之前给我读者的信》)。

        由此来看,身为名人的池莉,怕的并非博客,也不完全是那些对她“恶语相向”的网民,她更怕的是言论的自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她几年前所谓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也并非对自由、欲望的真诚向往,更多的是一种小市民的自我欺骗。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