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河南沈丘农民自拍电视剧(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27 14:51:43
河南沈丘农民以村里故事为蓝本 自拍电视剧(图)

济公惩治不孝儿媳的拍摄场景。

农村自演自拍《济公新传》剧照

  独家责任:沈丘农民自拍电视剧拟推向市场

  东北网双鸭山7月27日电 据搜狐网消息,对豫剧的一腔热情促使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的十几个农民决定自编自演自拍一部豫剧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曾在村里发生的5个真实故事为蓝本,采用神话与现实结合的方式,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劝人孝敬父母、崇尚科学、积德行善……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这十几个农民也尝试着将自己拍出的“好东西”推向市场,以尽可能收回成本。目前正在拍摄的这部电视剧名为《济公新传》,已完成5集拍摄。

  农民导演拍得认真

  围观的村民“哄”地一声笑了,趴在摄像机上的韩文青不得不转身让大家静一静。

  重新开始。“济公”捂着肚子一脚深一脚浅地第四次走向村边的那间破房子,破房子门口刚被挂上了“王氏万能诊所”的招牌。 “鼠药王”的徒弟“二宝”看着有病人进门,连忙出来迎接,滑稽的造型再次引来一阵哄笑。

  重新开始。“济公”进门的镜头终于从侧面拍成了。摄像机被移到屋里,“济公”进门的镜头要有个正面。

  “济公”要进门了,一只大狗“汪汪”追着一只小狗冲进了镜头。

  第二次,韩文青再次喊停,告诉“二宝”应该满面笑容出门迎接“济公”,而不是在屋内等候。

  第三次,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行人闯进了镜头。进门的过程又来了第四次,加上从侧面拍的5次,一段最后可能只有几十秒的镜头拍了9次,用了近一个小时。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南关村,一群农民正在自导自演一部农村题材的豫剧电视剧,名为《济公新传》。刚刚拍完的这段戏是卖老鼠药的“鼠药王”也敢给人看病,“济公”化身生病的农民惩治“鼠药王”。

  进门的戏拍完了,摄像机被移到屋内,拍摄“济公”、“鼠药王”、“二宝”3人对唱词。

  距房子30米开外的一辆面包车上一个小型发电机运转起来,连着一台DVD机,演员们提前录好的豫剧唱段通过扩音器播放出来,演员跟着唱段做动作、对口型。

  唱片放得太快,“鼠药王”没有跟上。

  “重新开始。”韩文青喊道。一分钟过去了,却怎么也听不到声音。“发电机没油了,电压不稳。”30米外的地方传来声音。

  全部停工,回家取油。10分钟后重新开始。

  在大雨过后的下午,一段传说中的济公来到现实生活中惩恶扬善的豫剧电视剧被分解成一个个镜头,断断续续地拍摄着。

  爱好豫剧定下题材

  “拍一部豫剧电视剧?”这当然好,但能行吗?

  当23岁的韩文青将“能不能给豫剧拍个东西”这一想法讲给父亲韩东岳时,韩东岳吃了一惊。

  韩文青初中毕业,上过几年中专,在剧组打过几年工,现在务农在家,而韩东岳从未摸过摄像机,地道的农民,没事喜欢哼唱几句豫剧。

  靠儿子的号召力是不够的,但儿子的想法却让韩东岳想起了晏庄、冯万明等几个从小玩到大的老朋友,他们都酷爱豫剧,20多年前都曾在民间剧团里当过演员。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一致意见是确实比较难,但“电视上演的很多豫剧都没人看”,“最近几年也没见什么新戏出来”,这两点让大家心中一亮:咱农民能不能拍一部反映咱农村生活的豫剧?咱都有农村生活基础好写剧本,拍出来后农民也会喜欢看。

  韩东岳对儿子的想法比较支持,四处筹集了7万元资金,买了一台6万元的摄像机、一台1万多元的编辑机,以及其他一些配套设备。

  拍农村题材的豫剧,但要反映农村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都提到农村这几年仍然有不孝敬父母、赌博、偷东西、封建迷信等问题存在,是否可以将这些内容放到戏里,以此教育现实生活中的人呢?最终大家选择拍摄“济公”戏。

  “我们也想过拍一部完整的现代豫剧,但主要是因为资金缺乏,而‘济公’这种形式老百姓喜闻乐见,反映的又是现实生活,起到了教育作用也有利于传播,农民也能拍出好东西。”韩文青说。

  剧本来自农村生活

  “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写剧本,一直写到6月份,写出5个剧本,也就是5个完整的故事,每个剧本分上下集,每集45分钟。”韩文青告诉记者。

  而这5个剧本都以发生在当地农村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这样才能通过戏起到感化作用”。

  第一个剧本旨在教育人孝敬父母和公婆。

  儿媳妇对婆婆不孝,给婆婆一个碗让婆婆到大街上要饭,过年都不让回家,有一天婆婆在大街上讨饭时想不开欲自杀被人救下。

  “济公”知道此事后,决定惩罚不孝媳,于是化身成她的父亲,和她的婆婆一起跪在大街上要钱讨饭,不孝媳知道后连忙跑到大街上询问父亲为何如此,父亲回答:只因儿媳不孝,被逼上街讨饭。

  不孝媳略有悔改,但却恶习不改,“济公”又送婆婆一个宝贝,钱财取之不尽,并叫婆婆口中念叨“喝三桶”。不孝媳抢来宝贝后却怎么也取不出钱物,听婆婆常念“喝三桶”以为是口诀遂喝三桶水。

  几次惩罚后不孝媳终于改掉了恶习。

  另4个剧本分别是惩罚农村赌博的、售假药的、偷东西的和迷信的,这些故事都在当地发生过,同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6月12日我们到刘庄店集市拍‘济公’和婆婆一起到街上讨饭的戏,当时我们把摄像机藏得很远,集市上的人并不知道在拍戏,真的有很多人上前给钱,围了一大堆人,当听说是因为儿媳不孝被赶出门时,围观的人都对这样的儿子、儿媳强烈谴责,那场戏拍得非常成功。”韩东岳告诉记者。

  而在韩文青和冯万明看来,这也正与他们的初衷一致:只有来自老百姓生活的戏老百姓才喜欢看。

  群众演员演得投入

  “我们喜欢豫剧,答应演这个角色就要完全投入,这才对得起豫剧。”在惩罚卖假药者这场戏中出演“鼠药王”的晏庄说。

  这部10集的《济公新传》有20多名农民参与演出,主要演员有七八名,演员大多是老城镇当地农民。

  拍豫剧电视剧的消息传出后,前来韩文青家报名试镜的农民为数不少。“有的合适就直接留下了,有些不合适的又不好意思明说,只能说这个角色不适合你,回头再给你分配其他角色。一些角色则要将全村人从脑子中一个个过滤,看谁适合演。”

  晏庄、冯万明、马红岩这些群众演员是从最初就参与进来的,晏庄、冯万明20年前都在民间剧团里唱过戏,功底比较扎实,马红岩虽只有二十多岁,但对自己的角色却丝毫不马虎。

  群众演员们的激情和投入常常让兼做导演和摄像的韩文青激动不已,在这个临时筹建的剧组里,韩文青只有23岁,很多他要喊“叔叔”的演员,从未摆过“长辈”的架子,拍戏时非常投入,且从不计报酬随叫随到。

  于是,在中午、在午夜、在毒辣的太阳下或是在雨中,在村里或理解、或羡慕、或嘲讽、或以为拍电视剧会挣大钱的人的不同的目光中,一群农民在摄影机前走来走去,为了自己的爱好,为一个镜头重复多次地表演。

  不仅仅是自娱自乐

  在这部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拍自演的豫剧电视剧中,还首次将特技运用到戏曲电视剧中,韩文青对此颇为满意。目前在河南这绝对是唯一的,因为这是个细活,后期制作比较麻烦,在已经完成的拍摄中,包括“济公”在天上飞的动作和空手变物等做了特技处理。

  韩文青和冯万明等演员对已经拍出的片子很满意,“看上去比较专业,演员们表情和动作都比较到位”,当然离真正的表演尚有差距,这也成了韩文青心中的遗憾,“如果设备再好一点,学得再多一点,效果会更好”。

  用电视剧反映农民自己的生活,寓教于乐,但这十几位农民却并不仅仅是自娱自乐,在临时剧组中担当剧务、外联等工作的韩东岳告诉记者,他们也准备尝试走市场化道路,目前已和黄河音像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取得联系,对方答应等片子完全拍摄制作完后给他们看看,再考虑是否发行。

  韩东岳说:“当然我们也想收回一点成本,毕竟投入了将近10万元钱,也只有收回成本以后才可以拍更多农民喜欢看的东西。”

  而观看了拍成的几本带子后,郑州豫剧三团的退休演员王兴刚对一群农民能拍出这样的东西感到吃惊,“在如此简单的设备下拍出这样的带子非常不错,演员们的表演很到位,唱腔也很好。”

  农民剧组还在继续拍摄,他们在当地的支持者也在渐渐增多。

  郑州晚报特别声明

  如需转载本栏目稿件,必须获得郑州晚报书面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作者:    来源: 搜狐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