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詹姆斯·帕特森惊悚小说《救生员》
凶杀开始于一个香艳的爱情故事。佛罗里达休闲胜地的一位名叫奈德·凯利的救生员,意外地邂逅了他的梦中情人。正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铤而走险,主动加入一次报酬丰盈的入室盗窃行动时,出人意料的厄运却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同伴惨遭谋杀,情人死于非命,他本人则成为警察局与职业杀手们争相追逐的双重目标。作为凶杀案唯一的幸存者,奈德·凯利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又一个人为设计的圈套之中,追捕,追杀,案中案,从此与他的生活难解难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
初读《救生员》,你会误认为它是一本情色小说,因为作者在小说伊始即营造了香艳的氛围,设计了性感的情节。但是,接下来的阅读却让人颇感意外,凶杀接连不断,真相扑朔迷离,从浪漫的情调跌入惊悚的深渊,说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我读《救生员》,很多地方都联想起日本电影《追捕》,无论是相互纠缠着的案中案,还是其间穿插的爱情故事。而且,刚刚读过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监守自盗”这四个字已然映进了我的脑海,虽然其后的故事常常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过,仍然有很多情节证实了自己的推测。可见,《救生员》讲述的终究还是一个相当老套的故事。尽管如此,小说精彩的情节却仍然令人欲罢不能。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与幽默,即使在凶杀的恐怖氛围中也时有体现,诸如,腹背受敌的奈德·凯利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女警探艾莉的青睐。当猎手与猎物之间的爱情瓜熟蒂落时,艾莉的一句“不对归不对,可是谁又在乎呢?”的精彩对白,既表现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决心,又将美国人的乐天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我在深受感染的同时,还想起了香港电影《青蛇白蛇》中的一句歌词:“流人间多少爱,迎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救生员》的结局像我们常看的美国通俗小说一样皆大欢喜、花好月圆,主人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坐在海边休闲,眼看着一只漂流瓶逐渐在大海中沉没、消失,孩子指向天际问父亲:“那是天堂吗?”父亲回答:“我不清楚。但是我想那儿离天堂已经很近了……”
有人说“帕特森的小说,是休闲读物中的保时捷,如雷鸣般爆发,如闪电般迅捷。最简洁的描写,最流动的语句,最精悍的章节。”读完《救生员》,我对这样的评价表示认同,因为这本书的确陪伴我度过了几个非常愉快的夜晚。正像另一位美国通俗作家斯蒂芬·金所说的那样:“‘严肃’小说家在为自我寻找答案和钥匙;然而,‘通俗’小说家寻找的却是读者。”显然,《救生员》的作者对深刻并无奢望,他只想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以吸引自己的读者。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做得的确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