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今古奇闻 正文
福州奇人20年如一日每年平均造3架“飞机”(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26 15:00:27
福州奇人20年如一日每年平均造3架“飞机”(图)

高老师说,每隔三四天,他都要拿“飞机”出来遛遛,主要是检测飞机性能。

  东北网双鸭山7月26日电 早先时候,从朋友那得知,福州闽侯有个奇人,叫高宪农。据说他玩“飞机”很厉害,20多年来,他以每年平均3架出产量制造“飞机”,而且都是个头特大的那种。顿时,咱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非得跑去拜访一下……

  “哦,你要找高老师啊,你到沿江堤坝,或者街面上看看,有没有一个扛‘飞机’的黑瘦男人,就是他了。”到了闽侯,却找不到高宪农,咱只好向当地居民求助。
指路的大哥很爽快,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辨认高老师的方法———“模型飞机”。

  果然,那大哥没说错。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人,他的车后,绑着一架翼长近2米的“飞机”,我们知道,人找到了!

  高宪农,今年50多岁,在闽侯桐口小学任教,具体教什么,也没固定,总之语文、数学、音乐等等,他全包了。当咱见着高老师时,他正准备到学校附近的绿茵场,试飞“飞机”呢。

  高举“飞机”奔跑……经短暂助跑后,高老师猛地甩手,“飞机”一仰头,直冲云霄。“飞机”上天了,还只是小事,高老师还指令它在空中“发传单”,这下神奇了,把咱看得一愣一愣的。等他结束试飞后,咱立马要求,参观一下他的“飞机”制造基地。高老师“呵呵”笑着答应了。

  “基地”其实就是他的办公室,但你进门后,第一直觉,那简直就是个“兵工厂”!大大小小的飞机模型充斥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磨车台、发动机、遥控器、防潮胶水一应俱全。

  高老师说,他受家里影响,从小就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搞无线电。1978年,在闽侯师范学校读书时,他就开始研究制作航模。由于最早制作航模,没资料,他就到图书馆里去查资料,并买来梧桐木自己装。但第一次试飞,就失败了。“飞机”在空中绕了一圈后,直坠下来,掉在地上,摔成一堆碎片。

  虽然高老师后来又尝试做了几架飞机,但它们的命运同样糟糕,不是坠毁,就是在空中失去控制,一下子飞得没影了。纵使如此,但高老师对玩“飞机”,依旧兴致勃勃。

  “就像自己真的在操控一架飞机,当看到它往下降时,你考虑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性命有无危险,损失大不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怎样才能把它拉高。”高老师说,几乎每个玩“飞机”的人,都遇到过“坠机事件”。就这样,高老师在不断失败、不断失望中不断探索。一年过后,他的飞机航模终于稳稳当当地在天上飞了。

  如今,高老师对航模的熟练程度,已经到了听声音,就能辨别其工作是否正常,毛病发在什么地方。而且玩“飞机”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即便逆风的时候,他也能让“飞机”在空中“跳芭蕾”、“翻跟斗”,会让它在离地面50厘米的上方飞过去。

  但在他心里,依旧有个“飞行”梦:在退休前,造出一架翼长5米的飞机,带着自己的梦想到空中飞翔。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