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在社会上风行。19日,历史小说作家高光携带新书《司马迁》做客人民网文化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历史小说的创作与司马迁”。
高光认为,中国文人的心理扭曲就是从司马迁那时开始的。每个中国文人,都可以从司马迁身上找到自己讨好、奴性等等性格。高光还痛斥了当前文化界的一些不良现象,他说:”现在有的文人就太无耻了!有些人用万分之一的时间写作,用万分之一万的时间去炒作。
以下系摘编。
【高光精彩语录】
每个中国文人,都可以从司马迁身上找到自己讨好、奴性等性格。
有些人用万分之一的时间写作,用万分之一万的时间去炒作。现在有的文人就太无耻了!
戏说人物是智慧,戏说历史是游戏,戏说文化就是犯罪了!
现在有的文人太无耻了!
网友好一口浓烈的绿茶:高老师,您写作历史小说的参考是什么?请问你怎么看待现在文化界很流行的"戏说历史"?
高光:我写历史小说就很简单,我想写40部,就完这一辈子。选材是觉得谁写的不太好的,我就写;人家写得很好了,我就不写。也无所谓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历史人物。我写时,就先把所有的资料、小说都翻一遍,不作任何笔录,但看历史年表,看人物生平就要做笔记了。然后,写作时就根据自己大约有一二十万字的笔记,来写这个人物。“戏说历史”是一种态度,游戏就不用评说,反正是游戏,人家也不认真,你要评价人家,就显得你太傻了,人家是在玩,你还偏要说人家玩时是什么态度,这你就是个傻子。历史可不可以玩,那是人家的事,反正我不想玩。我觉得中国历史,就这么点东西,在把它玩的分不出东西南北,中国人大概就要彻底完蛋了。我写了一本《孔子》,遇到了外国人对我说“孔夫子用两只手伸出来接这本书”,我就知道,中国人还可以人模狗样的,我文化比你厉害。要把这也玩没了,中国人怎么办?赤身裸体面向世界,那就不大好看了,何况咱黄种人没黑种人壮,没白种人好看,没什么优势了。文化优势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优势,别忘了,IQ说的咱老祖宗也阔过,别把老祖宗总拿出来作贱。我觉得戏说人物是智慧,戏说历史是游戏,戏说文化就是犯罪了。
网友海派风派沙派: 您如何看待被热炒的易中天、刘心武等人的所谓“文人明星化”现象?您希望也能受到如此的关注度吗?您是作家,但同时作品也要走市场,毫无疑问,关注度越高作品越好卖,您希望也能受到如此的关注度吗?有没有考虑过去百家讲坛讲“司马迁”?
高光:我尊为师长的老作家李国文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些人用万分之一的时间写作,用万分之一万的时间去炒作。我觉得他说的太对了。司马迁有的时候露一点小尾巴,有点无耻,但很快就正直了。现在的文人就太无耻了,我就想不出一部《红楼梦》小说竟能炒出成千上万个靠它吃饭的人,而且现在的研究,要靠在文字上下行的接替中寻找揣测,这就是学问了。比如说晴雯撕扇子之前,她想什么?这件事其实挺无聊的,撕扇子之前她和谁吵了架,然后吃了一个药片,喝了点汤药,又吃了点年糕,声音才沙哑,这有意义吗?这会儿,就成了《红楼梦》的新研究了。过去红学专家大聚一堂,大吃“红楼宴席”,我觉得挺无聊的。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混吃混喝,这会儿研究晴雯撕扇子之前吃没吃饭,什么原因使晴雯撕扇子了,也很没意思。这种揣测文学,多半是一种投机。易中天的书我没看,有时候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杨荣国教授,他讲孔子,杨荣国教授有学问,他对孔学持批判态度,这本来很好,可一旦被政治利用了,就挺可悲的。易中天的书有多少学问,有多少可读性,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一种对历史进行浅说的说,得到热炒,有许多人读,大概有用吧,我觉得这应当很好。如果你在书中能说明一点历史知识,而不是揣测文学,那有什么不好,至少孩子们,知识层次低些人能看懂,那就不错。如果你能够浅说鸦片战争,你就有很大的贡献,这让我想起了台湾的一个画家蔡忠志,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用最简单的画去写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把历史故事都变成了小插图,这个不错,至少孩子能看。
网友我没有方向:有没有把司马迁拍成电视剧的打算?您对现在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如何看待?您认为比较好的有哪些?
高光:我在北京红菲林影视公司做艺术总监,公司正在设想把我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全面做成电视剧。但这个设想的完成很艰巨,它需要很大的资金、很长的时间、很久的运作。《司马迁》是有设想的,我们喜欢这里的刘彻、刘陵、田蚡等人,如果拍成了影视剧会很好看,我们正在努力。我的作品《虎符》金天地正在筹拍,《秦王恨》也被一家公司买断,投拍电视剧。《孔子》也正在做,我和田壮壮导演也正在做《虎符》电影剧本的前期剧本工作。这些可能会陆续面世。
历史题材电视剧如今的作品我不大看好,原因有二:一是一些作品缺乏人物,人物不鲜活,所有的人物都淹在事件之中,由事件推动人物行走,这可能不对。我们今天的人如果存在某一个事件之中,也一定是人物的个性走进事件。另外一种是有些游戏态度,人物心态有点阴暗。或是编导者的心理有些猎奇,这不大好。就连美国大片也天天宣扬英雄主义,宣扬人类向上的理念。文学作品应当给人希望,而不应该游戏人生。电视剧与电影有时只是注意影像,根本不在意人物,也不重视编剧,这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极大的弊病,我不大相信导演能够把电视剧的人物哲学化、人生化、现实化。这些事是编剧和作家的事。而把这些变成活灵活现的人物是导演的事,我觉得中国的影视,导演与编剧位置错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