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名篇解读 正文
倾心诉天籁 侧耳钟吕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20 14:49:25

        俯视宦海文坛,古今中外为官者为文虽不乏其人,但毕竟比率不很高。无论如何,亦官亦文现象是政坛上一个熠光耀目的亮点。


  万和同志长期担任领导干部,任重事繁,但工作之余却辛勤笔耕。他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于文学创作。当别人在节假日游山玩水之时,他却躲进书房著书,夜深人静,只有星月伴随他沙沙的书写声。他的散文集《心韵》出版后,获得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荣获第六届烟台文学奖,我曾参加并主持了该作品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研讨会;他的影视文学剧本《金黄血红》已拍成电视电影播出;他的民俗文学《中国金都温泉》(合著)也已出版发行;而今他又把厚厚的一迭诗稿送到我手上,名为《天籁之声》。


  这部沉甸甸的诗集,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一位正直坦荡的官员的心声,也是一位文学挚爱者艺术的收获。他的诗作,视野开阔,选材厚重,体裁多样,内涵丰富,哲理深刻,文笔流畅,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全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江山多娇》,是记游诗、山水诗,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礼赞,笔端饱含着激情。第二辑《岁月沧桑》,歌颂英雄人物,回首沧桑岁月,展现出崇高壮阔的心胸。第三辑《人生之旅》,描绘人生足迹,亦赠友抒怀,亲情友情感人至深。第四辑《世相哲思》,咏物中悟哲理,深刻而敏锐。第五辑《异国情韵》,记旅外思絮,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充满真理的呼唤与正义的呐喊。这五辑诗,内容丰富,历史与现实相呼应,情思与哲理相映照,抒情与记事相结合,表现出一个当代领导干部宽广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思想,也表现出作者对诗艺的理解和把握。从诗体形式上看,旧体诗、新体诗兼有,以旧体诗为多,有诗有词有赋,还有对联;新诗中有叙事诗、散文诗、朗诵诗。可见诗人对各种诗体形式已经掌握。


  万和同志的诗,从总体上看属于豪放派。他抒慷慨、寄豪情、言壮志,显示出齐鲁汉子的本色,激发出黄钟大吕般的音韵。其《沁园春·登长城》,写他登临长城的观感,其下阕云:“金戈铁马狼烟,战疆场弯弓变旗幡。观碑无语傲春秋;两皇同冢,天地自生风华,荣辱炎凉凭谁论,有志人有意诉斜阳”(《谒乾陵观无字碑》)等,意境雄阔,对仗工整,颇见其传统的文字功力。


  万和同志的新诗,包括抒情、叙事、朗诵、散文诸体,皆文字朴实,明白如话,诵之铿锵有力,读之朗朗上口,让人一看就懂,很容易被读者接受。他的知识面很宽广,运笔不故弄玄虚,也不求隐喻和象征,他追求的是朴直。这是其长处,也是其缺憾。直白浅显易懂,读者好懂,但太直白了,诗的含蓄意味就失去了,就不能耐人寻味了。在新诗的构思和意象的求新上,还可以再下些功夫。


  万和同志政务繁忙,然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结集成书,一百八十余首诗作,洋洋大观。其对诗神的追求,可见其诚。他写散文、写剧本,转而为诗,抒慷慨、寄豪情、言壮志、诉心声。从诗中可见其公仆本色,男儿性情;多忧国忧民之慨叹,少怜己伤怀之悲声;有奋发进取之雄心,无媚俗颓废之闲情。举杯吟豪歌,铁血唱大风;倾心诉天籁,侧耳钟吕声。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