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汽车 > 车行论坛 正文
三方联盟能否改变全球汽车业?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18 15:23:30

  6月30日,克科里安致信身兼雷诺和日产两家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卡洛斯·戈恩以及雷诺公司董事长路易·施魏策尔,认为通用和雷诺及日产公司结盟能使各自企业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大幅增强竞争力。他同时敦促通用汽车考虑与日产和雷诺汽车三方合作的建议,通过出售股权建立合作经营关系。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非常可观的协同效应,大量节约成本,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好处,并且给股东带来价值”。

  底特律出人意料地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双方试探性的谈判。毕竟,现实的困境需要有解决的思路。北美市场萎缩、油价上涨、股票下跌、劳动力成本增加、全球竞争加剧,都成为通用命运逆转的因素;而走到2005年年末,外电报道中通用汽车的股票已跌至23年以来的最低点,市值缩水到172亿美元,经营亏损106亿美元,负债达到创纪录的2920亿美元。底特律可能再也没有理由去拒绝任何让这个汽车巨人重生的机会。

  雷诺—日产目前是排在通用、丰田以及福特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如果雷诺—日产—通用这个三方联盟形成,它们年产总量将达到1500万辆,占全球车市的四分之一份额。以观察家最乐观的判断来看,这场规模浩大的合并案如果促成,对于深陷财务困境的通用汽车来说,可能会使其经济状况快速向好。雷诺—日产也会从通用汽车全球化的结构中受益,换句话来说,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也可能将因为这一超级联盟的出现而发生巨变。

  但反对的声浪也没有平息,美国汽车行业的分析师大多认为,从短期来看,通用—雷诺—日产联盟对三家公司产生的益处都将十分有限。原因在于通用并没有到极端糟糕的地步,而雷诺日产也没有强大到足以改变通用目前的处境。而且,购并重组最大的障碍,往往是双方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问题。双方在利益互补方面并没有显现出优势,业务反而存在很多重叠的地方。因此,在这个可能出现的联盟内部,三方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合作关系将非常困难。

  对于一个成熟的行业来说,合并收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对于还在成长期的中国汽车业来说,关注三方结盟最后的结局也许并不是首要的,从中思考和借鉴什么,才是中国汽车业应当做的。

  首先,在汽车产业界,产量最高,利润未必最高,其原因就在于成本因素的不可控。如何消化巨额的成本压力,正成为国内外汽车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通用汽车产量世界第一,可从利润上看,丰田的盈利能力无人能及,它的利润甚至超过了美国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两大公司的总和。对通用汽车来说,紧缩业务,直到达到某个平衡点,是一种自救的可能性选择,但根据它与工会达成的协议,无论其销售收入或利润下降多少,通用汽车公司都不得关闭工厂或者解雇工人,否则就要支付非常昂贵的罚金。而且,无论这些工厂赚钱与否,其工厂的开工率至少要达到80%以上。即使关闭组装生产线,通用汽车公司也必须向下岗工人支付工资,并承担其高额的医疗和养老费用。沉重的成本枷锁使许多问题都超出了通用汽车的控制能力,它也不能轻易去关闭工厂或解雇工人,还必须去面对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的两难境地。因此业内人士指出,通用汽车的遭遇似乎再一次证明成本上涨对全球汽车工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此而来对国内汽车企业的启示在于,必须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上涨。由于未来依然存在降价空间,能够在产能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的企业,才可以赢得市场。

  其次,企业扩张是机遇也是挑战。通用汽车作为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在全球汽车业的市场构建中,无疑希望能够掌控全球的资源、投资、技术、产权、出口,甚至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通用汽车近年来一直把亚太地区视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赢得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通用拿出了总额超过5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给予了这样的投资以回报。但规模化扩张的危害也在另外的层面显现————通用大规模减持了铃木汽车公司的股权,与菲亚特也脱离了关系,并卖掉旗下最大的金融部门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以期获得足够的现金流,这些都是极度扩张下不得不采取的自救之举。我国汽车企业也正努力寻找与全球汽车业接轨的机会,由自主品牌领衔,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呈现出迅速升温的态势,奇瑞、吉利等轿车生产企业也已开始探讨在国外设厂当地生产的可能性。国际化战略无疑是中国汽车企业寻找新的突破口的机会,但“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方向与可控的战略保障。

  第三,要敏感地掌控市场走向。汽车与能源之间的矛盾,已经成功地改写了世界汽车业的市场占有状况。低油耗、低价格的日系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改变着通用的命运。美国汽车以坚强厚重的体格闻名,但是在一个油价飙升的年代,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通用汽车的产品,主要是卡车、敞篷小货车和SUV,都相当耗油,它却并没有因此主动去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重新调整目标消费群,而是简单地合并部门,关闭一些品牌。事实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仅仅依靠削减成本就能够绝处逢生,最重要的仍然是增加收入。这恰恰是通用汽车的瓶颈。而当市场另一个新的机会来临时,通用却又走到了一个极端。正如美国一位资源研究专家所言:节能环保本身就具有很大想像力的,但它们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丰田用“混合动力”的概念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掘得第一桶金。在还没有寻找到更成熟的替代能源之前,混合动力虽然是一个公认的过渡方案,但相比通用一直执着追求的“氢动力”这个终极解决方案的畅销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操作性上,混合动力车都要现实得多。而在通用耗费巨资的实验室里,未来可预见的终极动力系统是几乎完美的零排放、零污染的氢燃料电池,但那不知是多久之后的事情了。通用后期在混合动力阵营中不得已的加入与迟到恰恰说明了,汽车业的领先之道就在于不断地制造标准,赢得领先,主导市场发展的方向。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