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卡拉瓦乔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18 11:37:53

《圣母之死》

   卡拉瓦乔的作品不仅受到了来自艺术界的批评,还遭到了订货人的抵制。1590年,他应邀为圣.路易得热.德.法兰切日教堂绘制了那幅著名的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画中,使徒马太是以农民的形象出现的,与传统绘画中马太的形象大相径庭。订货人无法容忍这样粗俗、低贱的马太,断然拒绝接收此画。无奈之下,卡拉瓦乔只好重画了一幅。

   后来,他用一年时间于1606年完成的另一幅与他的《基督下葬》性质相同的出色的祭坛画,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这幅名为《圣母之死》的祭坛画是专为圣马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所作的。圣母玛利亚居于画面的中央。死去的圣母看上去就像一位平凡的农家妇女,脸色苍白,头发蓬乱,还光着一双粗糙的大脚。生前仿佛遭受了许多苦难,死时又饱受折磨。围着她哀泣的都是些村夫乡民,而不是教皇、圣婴、天使、圣女和使徒。整个画面没有丝毫的美化与矫饰,活脱脱一幅乡村丧礼上的寻常景象。死去的好像就是你隔壁那位含辛茹苦而又善良慈爱的大婶,全然没有拉斐尔圣母像留给人的那种温暖、光辉而又神圣的感觉。圣母也不再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化身。没有谁见过这样的圣母,也没有人相信圣母会死在这样的场景当中。自然订货人以对圣母不敬为由,坚决要求退货。

   由于卡拉瓦乔的执拗,拒绝放弃自己的创作原则,他的许多作品都被订货人拒收。

   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卡拉瓦乔的作品,你会发现有些的确过于直白,直白得近乎残酷, 失去了艺术应有的含蓄与美感。比如他的《塞门收到约翰的头》和《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等作品就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但瑕不掩瑜,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人们仰望的一座高峰。

  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三座大山”面前,在17世纪风格主义盛行的意大利,卡拉瓦乔不随俗流,不囿陈规,我行我素,亮出了他的现实主义大旗,虽屡遭围攻,但却义无反顾,他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

  不仅如此,卡拉瓦乔在绘画的表现方式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善于制造一种强烈的对比关系,用光来突出画面的主要部分,这就是被称为卡拉瓦乔“暗绘风格”的表现方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那幅著名的《占卜》。此法后来为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等画家继承并加以发展。同时,卡拉瓦乔还是欧 洲静物绘画的先驱。他在吸收了细密画的某些处理手法之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处理方法。很难想象,性格狂暴的卡拉瓦乔在进入创作状态之后,竟然可以做到静若处子。如果你细心地欣赏过他的《一篮水果》,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卡拉瓦乔性格的另一面。他居然把枯叶和虫眼都一丝不苟地画了上去。你可以想象他作画时的状态,一定像女人们绣花一样的细致和具有耐心。在他的静物画中,物体总是呈现出极为强烈的质感。卡拉瓦乔所达到的高度,至今无人能匹。

   然而,他的现实主义主张和他粗暴的性格使他的创作道路和人生旅途充满了艰辛,也使他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没能走得更远。他的作品一度没有买主,使他陷入穷苦潦倒的境地。年轻的卡拉瓦乔自恃秉赋超群,孤傲寡合,性格暴躁又狂放不羁,很难与人相处。他和他的老师阿尔皮诺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因此被葬送。

   在一次斗剑游戏中,卡拉瓦乔闯下大祸并连夜逃离罗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数年,出庭、坐牢、逃跑、作画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

  但这个浪迹天涯的人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他的艺术,在马耳他岛、西西里岛等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作品。后来,他的许多著名的画作都是从民间搜集回来的。流浪的生活实在让他心力交瘁,他终于决定结束流浪生涯回到罗马,希望得到罗马教廷的宽恕,开始新的生活。但当他历尽艰辛从那不勒斯上岸的时候,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卡拉瓦乔又被当局疑为罪犯错捕入狱。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子,好不容易等到沉冤昭雪,重获自由的时候,他已是身无分文,只好忍着饥饿一步步朝着罗马的方向走去。就在这条充满艰辛也充满希望的回归之路上,画家不幸染上了疟疾。他终于倒在了重返罗马的路上。

  这是1610年6月18日。

  和伟大的拉斐尔一样,又一位大师在37岁上离开了人世。然而,卡拉瓦乔在他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中却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宝。在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的画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现实主义画家们。这种画风被人们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作者:    来源: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