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7月18日电 年初以来,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利民行动。目前,由36个部门具体承担的15个方面、81项利民工作中,农业科技下乡、农民培训工作,12家医疗单位推出60项单病种最高限价服务工作,市公安部门下放户籍管理权限工作,绿化、亮化工作和继续免征农业税等6项工作已经完成,余下的75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社会保障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21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1737人,城镇劳务输出8092人;已培训再就业8568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06人,劳务收入实现8661.01万元;开展了对全市农村特困家庭救助制度的年审工作,建立了农村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制度,实现了“五保户”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达到了70元。
社区建设行动。建立社区服务站26个,全市125个社区中,有60%的社区拥有自己的办公用房;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党员服务队的作用,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开展了为居民提供理发、修鞋、保健、家政等便民利民服务,也为下岗职工找到就业门路。
助学行动。加强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为8名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为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贷款验印;向省教育厅申请了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下达了2006年高中阶段招生计划为5005人,比上年增招667人。
帮困行动。全市15005户“一帮一”被帮扶对象中,有14405户实现脱贫;3个“30”工程已建培训基地21个,示范基地18个,就业基地19个;筹集送温暖帮扶资金352万元,发放298.3万元,救助困难职工5786人;下拨自然灾害救济资金168万元;力争解决93个村屯、6.66万人口饮水难问题;为1000名贫困女童建立了档案,已扶持贫困女童576名;实现团干部与贫困学生结成“牵手”对子30对,团支部与贫困户结对20对,农村青年大户结对帮扶农村贫困青年10对。
解难行动。已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招标及材料采购;筹备组建我市的二次加压设施维修队,定期进行有偿的清洗、维修服务;供热费补贴已全部实现了由“暗补”变“明补”,低保户和“三无”群体居民给予减免热费总额的15%—20%;解决农村就医难问题,宝清县有17391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纳个人基金173.9万元,集贤县有13428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纳个人基金134.3万元;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市人民医院等12家医院已对共计60项单病种制定了最高限价,下调了10%;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改造城市危棚区;继续实施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追讨发放工资36.4万元。
环境治理行动。开展了医疗废水、垃圾治理工作;“亮化”工程项目共维修改造7条道路和一处景观绿地的路灯,总计329套,铺设电缆1180米;完成园林绿化面积6345平方米,种植乔灌木2.5万株,摆放2280盆花;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孔雀园,对翠峰阁进行了二次油漆和北秀公园主要亭廊彩画修复油漆等项工作。
农村人才培育行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行动,全市共有93名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并参加了全国高考统一考试;面向省内高等院校招聘17名毕业生到我市任乡(镇)长助理,正在进行报名工作。学校危房改造行动,已争取到2006年省危改专项资金2838.1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助残行动,免费为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发放康复器具142件。
治乱行动。对7名假期补课教师给予处理;开展了医药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合乘车辆,共检查车辆813台,查处违纪车辆221台、假从业资格证5个、假道路运输管理费票据1起、假军牌车1台、合乘车辆32台。
方便群众行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已实现了110、112“二台合一”综合报警服务系统试运行;加强了社区网络化巡逻,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社区民警每周下达社区达到30小时,每月为群众办3件好事;落实户籍便民措施,为居民办理证照提供便捷服务;目前,4个区已全面开通了“户口迁移一门办结”系统,群众办理迁移户口可以直接到一个派出所一次性办结;市级建设系统服务热线12319共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电话反映问题1420件,办结率达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