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情感美文 正文

苗寨之夜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17 11:32:54

        许多年过去,始终忘不了那座遥远的苗寨,那个火与歌交织的苗寨之夜。


记得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我们应邀去千里苗疆采风,沿途从车窗闪过的木楼挂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辣辣和金黄的苞米。傍晚时份,汽车在半山腰停了下来,从车窗探出头往对面山上望去,苗寨就在眼前了。那苗寨依山而建,吊楼从山脚一栋接一栋地一直延伸到山顶,山寨与山峰浑然一体,让人惊叹不已。此时正值苗寨做晚饭的时节,上百户人家的炊烟一齐从屋顶升起,在夕阳的照射下幻化成五彩祥云,使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以往只能列为小景之列的炊烟,竟也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当我们跨进山脚寨门,艰难地拾阶而上时,腿脚不禁有些发软。昂头仰视,山顶的那栋吊楼近乎悬在半空,让人有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畏惧感。苗寨,你这深山里的宫殿,当我走近你时,你的高深让我感到了你的莫测。


青石铺就的石阶直达山顶,把寨子分成了左右两寨。苗寨吊楼多为两层,青瓦盖楼,木柱支地,一半坐实山体,一半悬在空中。吊楼壁板全用桐油浸染,乌黑发亮,一为抵御风雨的腐蚀,一为山民朴素的美观。黑色是苗寨的主色调,苗民黑帕包头,黑衣裹身,男穿半截黑裤,女着齐膝黑裙。此外,女苗民的衣摆和裙边装饰有红绿相间的花纹与坠穗。逢年过节,她们还会戴满各种银饰,银光闪亮,悉索作响,满寨生辉。


我们在佫佬(苗寨长老)的带领下来到半山腰一方难得的空坪,此时天已擦黑,金字形的鼓楼点亮了松油明灯,空坪正中一堆熊熊篝火映红了半个苗寨,一群男女苗民正围着篝火跳着哆耶舞,口中还唱着听不懂歌词的苗歌。在佫佬的邀请下,我们也加入了舞队行列。这哆耶之舞很是简单,但火热之极。初始时,双手搭住前者双肩围成一个大圈,随着曲调边走边左右摇晃。随后,曲调慢慢加快,舞者也由走步变成了小跑,众人一齐喊出“耶罗”之声。这时,鼓楼上敲响了密集的苗鼓,一群苗族青年手执芦笙冲进场内,奏响了欢快的乐曲,鼓笙合鸣,响遏行云。众人的情绪也随之激昂起来,在急速奔跑追逐中,舞圈越转越小,最后几十人搂成一团,一声“哦嗬”,方才散开歇舞。四下看看,来采风的同仁个个弯腰捂肚,早已是气喘嘘嘘。这苗寨的交谊舞可不象舒缓的华尔兹,仅靠舞技远远不够,还需有充沛的体力方能尽兴。


松木被旺火烧得“辟叭”作响,笙歌在苗寨此起彼伏。苗寨习俗,哆耶跳过之后,青年男女就会成双结对,各自散入竹林山坳,用笙表意、以歌传情。情到深处,也许会有那难以自制的情侣悄悄潜入寨后的苞米地,夜当被地当床,交合最原始的天爱。而我们这群外来之客虽然无此高境界的精神享受,但与佫佬等寨中长者坐在鼓楼之上品尝香喷喷的油茶,也不失是一种物质补偿。喝完油茶,我独自一人登上鼓楼最高一层,看着圆圆的秋月从后山缓缓升起,静静地挂在楼顶的尖角。暮然回首,皓月无边,苗寨在夜色中亦真亦幻,变得虚无飘眇起来。夜风拂过,带来一阵清亮的山歌:“哥住高山岩(ai),妹居鼓楼寨,岩背寨来寨靠岩,阿哥阿妹不分开……”随着这歌声,青年男女三五成群陆续回到鼓楼。当我们走下鼓楼时,空坪上已铺开一长溜低矮的方桌,上面摆满了丰盛的苗家菜肴,苗寨的合扰宴开始了。佫佬告诉我们,以前苗寨虽然生活困苦,但好客的苗家人一遇谁家来客,每户都会炒一个菜合扰到鼓楼下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合扰宴的习俗。现在苗民的生活虽然富足了,但这一好客的风俗却并未因此而流失。听完佫老的介绍,刚想落座,却被苗妹们手牵着手跳起了多耶,围桌转了三圈才让坐定。还未着箸,一个苗家小伙将一大叠士碗在桌上一字排开,然后就有两个壮汉手提酒坛一溜烟倒过去。“哦嗬”响起,在“咣咣”的碰碗声中,管你胜不胜酒力都不由自主喝干了碗中米酒。酒过三巡,又有苗家姑娘踏歌敬酒。苗女素性火烈,遇那不喝敬酒者,便有四五人围扰过来,抱腰摁手灌酒,直至罚得客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才肯罢手。宴会至高潮处,酒歌不断,酒气冲天……


月过中天,酒酣耳热,我们依依不舍地与热情似火的苗家人辞别。下到山脚回望苗寨,火光映照下的鼓楼犹如飘在空中的海市蜃楼,笙歌似天籁玄音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作者:    来源: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