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汽车 > 车行论坛 正文
WTO 中国汽车抓住了机会还是错失了良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7-12 16:06:18

  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前夕,兴奋又略带些许焦躁的情绪弥漫在整个中国汽车界。

  就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前的半年里,各种各样的汽车论坛用不同的理由相继召开,但是,所有的讨论都在围绕着一个话题,那就是“加入WTO后,中国汽车的机遇与挑战”。更有专家在2001年提出了中国汽车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开发能力低、技术水平落后、市场占有率不高、汽车消费环境差等六大硬伤。

  在时间流淌了近5年之后,2006年4月的博鳌论坛汽车行业分论坛上,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加入WTO后的中国汽车工业”。但是,与会的嘉宾已经没有人再去关注WTO了,他们在谈论中国汽车时用的是与欧美汽车一样的话题:如何更节能、更环保。毋庸置疑,5年的历程已经让中国汽车有了与国际汽车一样的思维方式。

  2006年7月1日,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保护期正式结束,度过了“幼稚工业保护期”的中国汽车真正地站到了国际化的门口。近5年,历史的长河不仅将中国汽车从世界上第8大汽车生产国上升为第3大,而且也让人们可以冷静地、客观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中国汽车的得与失。

  WTO,中国汽车接受挑战抓住了机会,还是错失了机会?这样的问题,是很难用简单的产销数字变化来衡量的。因为WTO影响的是企业结构调整、资金、技术、产品等多方面。

  ●企业结构:从126家到145家的企业重组

  中国汽车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尽管中国汽车整体产量不高。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汽车有126家整车生产企业,超过美、日、欧汽车企业数量的总和,但是,年产能在20万辆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中国汽车总量仅为美国通用汽车的25%左右。因此,加强汽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改变中国汽车散乱的局面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点。

  加入WTO后,这项工作变得更加迫切。过去的5年里,国内汽车集团的兼并重组速度明显提速。尤其是在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里,兼并重组、合资等企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汽车的主旋律。

  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甚至还出台了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2~3家大汽车集团,并且要求大集团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15%以上。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在当时,只有一汽集团能够达到15%的市场占有率。

  一汽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得益于兼并。2002年6月,一汽和天汽集团重组,通过这项被称为“天一重组”的改革方案,一汽集团不仅拥有了夏利这个紧凑型轿车的生产基地,同时还与日本丰田成为了合资伙伴。而后,一汽又在成都重组了川汽,成了四川一汽。但是,有业内的资深人士评价说,要不是感到了WTO的威胁,一汽是不可能顺利地重组这些老牌汽车企业的。

  上汽集团的兼并很多是通过上海通用展开的。几年间,上汽、通用和上海通用联合重组了广西五菱汽车,成为国内第2大微型生产企业;兼并了烟台大宇和沈阳金杯通用,使上海通用的整车生产基地扩大到3个。东风汽车的改变更多是来源于内部,其整合了旗下的优质资产与日产汽车组建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而后又收购了郑州日产51%的股份。长安汽车的动作也非常多,并且提出了北上、东进等一系列扩张策略,在北方,其成为了河北长安汽车公司,在东部,长安汽车把南京作为了重点。2004年10月,长安汽车又与江铃集团合资成立了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将产品线扩大到越野车领域。

  但是,这些重组兼并的工作并没有使中国整车企业的数量减少。相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共有145家汽车整车制造厂,比2004年年底增加了16家。在今年初,国务院也明确把汽车产业列入了产能过剩的行列。●资本结构:单纯国有到国有、民营、股份的资金进化

  汽车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汽车行业的火爆,导致民间资金相继进入汽车市场。

  面对WTO的压力,中国汽车原本单纯的国有资产,开始转向民营、股份等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最近5年,中国汽车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国有大汽车集团向股份公司方向转变,并且把融资的重点放在了海外资本市场;二是,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加入WTO前,在许多中国汽车人的眼里,汽车只是传统制造业,而很少考虑资本市场的运作。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而且在海外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因此,海外上市也就成为了可能。

  目前,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等成立股份公司,并且积极谋求海外整体上市。其中,东风汽车还在去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上市汽车企业。而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长城等公司也在香港上市,并引起了轰动。

  WTO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也促动了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早在2001年,第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是在加入WTO之前一个月才刚刚获得准生证的。而在最近5年里,力帆、奥克斯、美的、格林科尔、波导等多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想方设法地进入汽车领域。

  ●国际汽车巨头大举进攻催熟民族汽车工业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汽车最令人担心的是———能不能抵抗国外汽车企业的冲击。当时,有两大悲观论调:一是,没有了关税壁垒,国外汽车产品可以低价出口到中国,从而打垮中国汽车;二是,国外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而彻底地垄断中国汽车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的确严重冲击了中国汽车工业,但是,并没有形成垄断。从2002年起,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都在中国加大了投资。

  丰田把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扩展为一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并且形成了长春、天津、成都、广州的4大生产基地。日产与东风成立了总资产达到170亿元、国内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同时生产轿车和商用车。本田则在广州本田的基础上,成立了本田出口加工基地项目,并与东风成立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目前,本田在中国的总产能已经达到53万辆。深陷破产困境的三菱汽车也没有忘记中国,在以技术转让方式在北京生产了三菱帕杰罗和欧兰德之后,三菱又在不久前入资东南汽车,推出了第一款中国版三菱轿车。韩国现代也在中国成立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两家合资乘用车企业,并且与广汽筹划成立广州现代商用车企业。同时,技术引进项目———华泰现代也将于今年推出圣达菲。

  德国大众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动作主要是提高国产化率,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零部件企业先后被大众引入国内,并且,还在上海大众建立了一个先进的试车场。

  PSA标致雪铁龙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规模。其是把与东风的合作项目———神龙汽车扩大到PSA集团层面,将标致品牌再次导入中国,使得神龙汽车的生产平台从一个扩大到3个。最近,PSA又开始在中国为建设神龙第二工厂而忙碌。

  豪华品牌宝马和奔驰也落户中国,最近3年,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相继成立。特别是北京奔驰,更是将合作层面扩大到整个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今后,北京奔驰不仅仅是生产奔驰轿车,还将生产包括克莱斯勒、道奇、JEEP等戴克旗下的其他品牌。

  美国通用是最近5年在中国最顺风顺水的国际汽车企业。2004年,通用宣布在中国追加投资30亿,并且在别克品牌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凯迪拉克、雪佛兰两大品牌。目前,通用已经成为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外资汽车企业,并且拥有了烟台、上海、沈阳、柳州等4大生产基地。

作者:    来源: 网易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