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章先生早慧,有画名。先是主攻仕女人物画,1931年11岁时获北平市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15岁进荣宝斋挂单卖画而赢得“神童”美誉。继而力攻梅花百卉,又有“玉色独垂”的盛誉。在国画艺术实践中习染日久,经过博采慎择,渐次眼界大开,进入心手双畅的创作佳境,转而主攻山水创作——水墨、青绿、泼彩、金碧、界画……氤氲南国山水,凝神北方石树,恣意而为,洋洋大观,尽透出了笔酣墨畅、意象俱佳的大师气象,其金碧山水还赢得了“同侪中罕有其匹”的赞誉。
清代石涛称,舍笔墨无以成画。恽南田言:“有笔有墨谓之画。”今人称,国画的笔墨性是国画的艺术本体性。钩勒、皴擦、渲染与构图,这些基本国画技法的运用无一不依赖于笔墨,客观物象的图写与画家思想感情的表达、诗意化意境的开拓,都离不开笔墨。大章先生执着于山水国画艺术创作的唯美使命,对于笔墨的重视绝无缺失之虞,对于笔墨技巧的综合把握与灵活运用绝无错位之失。提按、点擢、顿挫、正侧、拖逆、裹散、揉摆、疾徐……诸多笔法,信手拈来,追得上势环险壑、万仞千重山体形象表现的需要,应得着涌螺点翠、万流争发水势的呼唤。而且,他的画面图像,峰回势转,全在用笔正侧顺逆之间,阴阳向背,不出钩皴点染之外。但是,中锋浑圆之妙,侧锋险峻之奇,逆锋奇谲之味……种种用笔的艺术效果往往错杂间出,从而在充分挖掘笔法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还为国画笔法的创新运用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大章先生的用墨一如他的用笔,也是老道多变,丰富多彩。宋代韩拙承认:“山水悉由笔墨而成”,却将笔墨的功用分派为“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大章先生则是笔踪过去,墨彩随之。而且,“五墨、六彩”诸效果不再是分呈别立,隐显、阴阳、燥润、干湿等各得其所。 山水国画创作,大章先生在笔墨二字上尽得风流。与此紧密相关的重要之点是意、象俱美。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山水争奇斗秀,美不胜收,历史上滋养了无数丹青高手,山水大家。如董源写“淡墨轻岚”以表现江南山水,范宽以“峻厚雄浑”再现群峦叠嶂,黄公望以“浑润华滋”写富春山色……大章先生的山水国画,取景不论南北,写实别立四时。北国长城、长白天池、泰山、华山,南方黄山、青城……或巍峨俨然,或氤氲郁秀,源清本正,非庸工朽匠所能及;四时气韵不同,春天景物气浊色丽,夏天气浮色润,秋天气爽色浓,冬天气凝色枯,非大手笔笔墨娴熟难工,非俗流小辈能望其项背。在大章先生的创作中可以领悟到黄山四季分明,,瞧得见长白天池如镜,静影沉碧。客观景象与人文心境融为一体。他画梅,一反清疏瘦硬的传统,别立了一派生气盎然的新风;他画山水,也是雄浑苍茫,大气磅礴。
略观大章先生的山水创作成就,大有花树已成醉后之春的气象。笔、墨、意、象四者之中属于他特立独行的,首推其笔法、墨法运用不拘一格,形象意蕴中>读得出客观现实的音响。其次是大章先生不单悉熟六法、笔法十八则、五墨六彩等诸多国画技法,而且经过守法变创的历练、深契禅宗所谓“八还”之后,进入了“拆骨还父”的阶段。所以画泰山十八盘能涩中带润,柔中呈健;写黄山仙境、庐山观云可以彩墨酣畅,满纸氤氲。再次,他的创作是写实的、客观的,从中也折射出他的主观美学思想。写实主义者多只看得见画夹前面的景物,唯美主义者则能添加出椅背后的大千世界并将自身也置于图画之中。大章先生是写实主义者,同时也是唯美主义者。他用画笔演绎的不仅诚如欧阳中石先生题赞的,是“ 笔落千岩秀,心容万谷幽”;而且他所追求的也诚如启功先生诗赞的,是“只研朱墨作春——立志作一个人民喜爱的艺术家,为祖国的美山胜水立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