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几起官员热衷当院士的报道让全社会都了解了一个新名词“赢家通吃”。一个个念发言稿和拍脑门的好手摇身一变都成了科学精英,从政治的山头轻松的蹦上了科学的险峰,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仕而优则学”。这也还罢了,院士什么的本来离百姓生活就很远,由着这些不知羞不知臊的折腾去。但事实上,我们还是太善良了,我们都低估了“通吃”的这个“通”字。
在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名单中,原本是顺平县电力局局长兼供电公司经理的田光辉,却以一名一线职工的身份名列其中。近日,这一造假行为被群众举报揭发。而他本人的解释是:按评选规则,以一线职工的身份参评比较容易通过。“五一奖章”,获得者享受市级劳模待遇,可得到一定经济补贴。但就是这个一线普通劳动者难得的、有限的荣誉和奖励,还是同院士殊荣一样,未能幸免地沾上了一些“赢家”的口涎,被毫不客气的通吃了。
在报道中,造假者强调自己是“迫不得已”,他认为“在整个单位就他这个‘一把手’最符合标准”,如果他不造假就等于“浪费名额”。于是“五一奖章”这个非常崇高的荣誉称号就被领导“内定”为自己,并煞费心血的准备假材料,绕过层层民主程序成功当选。这还是内部问题。
在单位报送之后的重重审查、公示过程中,造假材料居然一路绿灯的蒙混过关。我们不能不问,层层审查把关的,为什么就看不出来申报材料有假?难道一个局级领导的身份说变就能变?难道所谓的审查不去申报人所在单位实地核查一下?难道所谓的审查材料就是看看有没有错别字?难道年年的“五一奖章”都是这么审查后发放的?还是审查单位根本就是对事情的始末心知肚明,官官相护?
无论是院士头衔还是五一奖章,名额都是有限的。官员“通吃”一个,该当院士该拿奖章的人就要被挤下来,这无论对科学精英还是一线的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伤害,都是对这些人的工作热情的一次沉重打击。一个社会若是太过于泛政治化,若是官员的手太长、嘴太大就必然会损害其他贡献人群的利益,这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都是极其不利的。
这次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以虚假身份申报“五一奖章”并且当选事件,不仅充分暴露了一些奖项评选工作的漏洞,同时更反映了个别官员对政绩和个人荣誉的追求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一个靠弄虚作假爬到高位的官员能指望他毫不心虚的为人民服务么?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既然有那么多的干部那么热衷于“五一奖章”,不如干脆让他调离领导岗位,好好的去一线争取这“五一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