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兄弟》以后,一直在沉默。作为热爱余华作品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件苦闷的事。就象茶壶里煮饺子,满锅的饺子已经煮熟了,在锅里翻滚,人也已经饥肠辘辘,可是壶口太小,愣是倒不出来,让人着急。
所以今天决定打破沉默,先说一说《兄弟》女主角林红的性格命运。
关于《兄弟》(下)的争议很多,现在好象一直在争议“情节荒诞”的问题。其实,书中写到的那些荒诞现象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甚至看到的更多,更露骨,更荒唐。我觉得,《兄弟》(下)所写的“荒诞”情节,以及小说对人物的命运安排都很合理。
在小说的人物命运安排里,我觉得李光头的发迹和宋钢的落魄甚至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其中,许多人不能接受美人林红最后沦落为老鸨的结局;我恰好相反,最赞同的,就是林红的结局安排。
其实,时代和命运的催促,加上林红本人的性格,促成了她沦落为老鸨的命运,是必然的。这是一个浮躁和功利的时代,“笑贫不笑娼”的世态对林红堕落的催化作用,大家都能理解。但其实促使林红堕落的,还有她本人的性格指向。
林红年轻时是个羞涩纯洁的姑娘,不但有着传奇般的美貌,而且她对爱情的选择不功利,也比较执着,婚后对宋钢也很体贴。这一切,使她显得比较完美,但是这些光彩往往使人忽略了一些她潜在的致命缺点——虚荣、浅薄,还有不够善良,甚至,骨子里的冷漠和功利。
关于这些,余华在书中其实有几处很巧妙的铺垫。
一、第五章 赵诗人偷偷给林红送了电影票。林红却把电影票转交给了赵诗人的女朋友。这个行为固然有着惩罚的意味,但是林红好象也可以有别的处理方法。她选择了转交给赵诗人的女朋友,最后闹得人人皆知,这里不排除她就有点虚荣炫耀的成分。
二、第十章 宋钢上吊自杀(一边是他爱的林红,一边是患难兄弟李光头,他难以取舍,选择了自杀)未遂以后,宋林终于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公开的恋爱。本来,作为一个羞涩内向的姑娘,自己的男朋友为情自杀这事,应该是属于两个人之间分享的话题吧?可是,林红却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又“忍不住”告诉了针织厂的几个女工。这里,应该是更明显的虚荣、炫耀、和浅薄。
三、二十章 李光头落魄,守着垃圾堆,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宋钢接济弟弟,遭到了妻子林红的反对。这在那个贫穷的时代,自己衣食难保的情况下,林红的反对也是比较正常的反应。但是后来,兄弟俩坐在垃圾堆里,在饭盒里划一道“三八线”,分吃着同一盒饭菜,香甜无比。(余华总是在亲情的描摹上显出超人的功力来)这一幕真是催人泪落。可是目睹了这一幕的林红,居然还是无动于衷,“铁青着脸走到他们面前”,“冷冷地看了宋钢一眼,转身就走”——最终,林红用冷遇,用眼泪,迫使宋钢离开了相濡以沫的兄弟,停止了对衣食不保的李光头的接济!
这样的一个林红,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极端功利的时代,在遭遇了贫困、诱惑、背叛、丧夫……等事件以后,最终沦落成为一个发廊的老鸨,实在是不足为奇的,甚至,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