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殷健灵的“风中之樱”系列长篇,多多少少让人有点忧伤。这样的忧伤,充满了恬静的诗意。赞叹,惊喜,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用在一个人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上,就像一滴水融进了大海之中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不知道该如何真切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我知道,这是一套需要慢慢品味的书,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用快速阅读法阅读的书。曹文轩先生说,殷健灵的作品出现,使幻想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在我看来,殷健灵的幻想作品,是我们目前国内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幻想类作品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
诗意的忧伤,我使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殷健灵的作品,是有非常广阔的阅读背景的。它建立在对殷健灵创作经历的了解以及对她作品的了解的基础之上,以及对我们国内幻想文学的创作情况和少儿文学出版物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殷健灵在刚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她是以诗歌为读者所知的。现在很少有人提及她的诗歌了,但这种诗人的文学气质和文学素养,在她后来创作的所有的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她的作品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些欠缺,这种欠缺表现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她创作潜力的一种欠缺。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是一种历史,那么一个人的创作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历史。在这个历史之中,她总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创作实力。虽然我知道她在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探索,但她始终没有形成成熟的东西。我一直怀着一种阅读的期待,期待她能写出那种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直到《纸人》这部长篇幻想小说出现,我才感到眼睛一亮。但那一部小说,更有点像心理小说。我似乎看到了一种艰难的超越和坚韧的努力。在那部作品中,尽管很优秀了,但我似乎感觉到作者写得很苦。其中有一种不太自然的努力。如果没有现在的“风中之樱”系列的作品问世的话,那就是她最好的作品了。
在数年前,曹文轩先生提出过“大幻想文学”的概念。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大幻想文学丛书”。我直言不讳地曾经对我的领导(我曾经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张秋林先生说,这个书不能再出了,我们很多儿童文学作家还不懂得什么叫幻想文学。很多不具有幻想力的作家在写这个大幻想文学。在此之前,我也曾向曹文轩先生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个理论主张太超前了,如果需要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创作实践的支持,恐怕还要数年后。
我想说的是,“风中之樱”是大幻想文学之中最亮的一颗果子。
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之下,我开始阅读“风中之樱”。和阅读《纸人》的感觉相比,作者显得从容多了。那种挥之不去的诗意,不仅仅是她个人文学素质和创作才能的一种体现,也是她创作心态沉静的一种体现。在如此浮躁而又充满商业化气息的大环境中,这样的作品,对于一个没有文学理想和文学追求的人而言,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写得出来的。我们在寻找一种充满诗意的居住环境,难道我们的心灵不需要这样的环境吗?难道我们的阅读不需要这样的环境吗?高洪波先生说,儿童文学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我想继续发挥一下,我更期待着那些让人阅读之后能读出神圣之感的作品。
曹文轩先生应该感到欣慰,数年前他提出“大幻想”文学主张的时候,他是充满期待的。但他的期待是一种抽象概念。因为每个作家的创作都是不一样的。“风中之樱”问世之后,他的期待应该变成了具体的东西。所以,他很欣慰地说:殷健灵的作品出现,使幻想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但这种方向恐怕是很难模仿和超越的。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殷健灵的长篇小说叙事能力大大加强了,如果仅仅从技巧方面比较,那么她从前的作品就显得单薄多了。“风中之樱”厚重、稳健、跌宕起伏。她在“风中之樱”中建立了一个幻想的世界,这个幻想的世界的秩序和规则,以及这个世界最终的形态,在她从前的作品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而这个,是幻想文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