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的道路越走越宽畅,农民的路应该不会越走越艰难——但事实令人遗憾。
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长达7万字的审计公告,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审计清单”,涉及32个中央部门及其部分所属单位2004年的预算执行情况。除了涉密的信息外,审计署此次几乎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其审计的预算执行情况的绝大部分信息。这样的一份言之有物的审计报告中,应该关注的话题很多,对媒体和评论人来说“大有文章可作”;但“亮点中的亮点”,还是会优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审计署在对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中发现,有21个项目当地政府及征地拆迁部门截留挪用、拖欠和扣减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欠费共计16.39亿元”,就是“亮点”中最显眼的一个。
和其他审计出来的违法违纪项目相比,这一项“道德含量”最低,显示相关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最直接。
“征地补偿”对失地农民的重要性不说自明,它对那些农民来说是活命钱。本来,这转业费、活命钱是远远不够的,而农民在“公平交易”中被掠夺过一次后,受益者对“掠夺成本”还是很不满意,于是,“欠费约占21个项目应支付金额的三分之一”。
这样说并不刻薄。因为并不是由于没钱支付,并非由于其他紧迫的问题延缓支付,原因只是“当地政府或征地拆迁部门将大部分拖欠农民的费用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发放奖金或搞其他项目建设”。
拖欠这么多,农民没办法。所有法律、舆论、协商的道路全被堵死,行政权为所欲为,这就是体制问题了。抢了白抢、拖了白拖,贪了白贪,谁不抢谁不拖谁不贪谁就吃亏,谁还去办好事呢?这种账也大规模地拖欠,也敢胡乱花掉,许多坏事做起来就毫无障碍了。
像这种拖欠,农民很无奈,司法、媒体都不能帮助他们,审计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可见一斑。这其实说明得有一个通用的社会机制:民意表达、法治保障、舆论监督、专业监察缺一不可。没有这个机制,大家的路越走越窄,不管创造出多少财富也不够少数人糟蹋,也填不满利益集团的贪欲。
公共的道路越走越宽畅,农民的路越走越艰难,这个“公共”就要加引号了。这次审计出的这一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不同步甚至相悖的一个例证,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和巨大隐患,甚至它简直就是一个断裂社会的缩影。农民的路不好走,“公共”的路也走不通。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觉得有句话很英明: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由全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