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超女十强、也是最年轻的超女黄雅莉,为了今年高考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最终放弃了高考,令各界议论纷纷。
据了解,早在今年上半年黄雅莉便在北京参加几所院校的艺术类考试,尤其是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班和中国传媒大学,都是她参考的重点“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顺利通过考试。因为同届十强其他“超女”都开始制作专辑了,黄雅莉只好选择暂时把精力放在制作个人新专辑上。几次艺术类考试的失败,也让她彻底放弃了今年的高考。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网站合作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3036名参与者中38.3%的人坚持认为,黄雅莉不该放弃高考。 (宗 和)
■观点交锋
像黄雅莉这样已经出名的“特殊人才”用不用上大学?有文化和唱好歌到底有什么关系?上大学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吗?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什么?且看下面各种观点的交锋——
观点一
放弃高考情有可原
人生价值实现多元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价值的实现已多元化,不参加高考又能说明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将引导人生之舟。
●人们拥护大学教育是对的,我就是高等教育鼓吹者和留学鼓吹者之一。但把它说成惟一“正道”就不对了。它反映了我们社会抹杀个性、否认个人价值和独立的恶劣传统。
●姚明没高考,民众为什么不愤怒?刘翔没高考,民众为什么不伤心?黄雅莉为什么就必须高考?我反对把读书、知识、文化、成功这些概念与“上大学”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社会无意识”。
●黄雅莉喜欢唱歌,但是没听说她不喜欢学习,她也只是成绩不好才无奈放弃高考的。
●“特殊人才不必用高学历证明自身的价值”,这似乎并不需要刻意强调和论证。随着现代化的渐次普及,自主创业、追从自由已然是诸多年轻人的主流认知,在这个想唱就唱的年代,读书做学问也早已经不是惟一的价值取向。
观点二
放弃高考还是被高考放弃?
●我认为黄雅莉之所以主动放弃高考,根本原因并不是所谓的音乐理想,而是从参加超女取得光环之后,黄雅莉的明星梦肯定是被无限放大,在主要的学业上肯定是被荒废掉了。
●如果说过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背后是“学而优则仕”的诱惑,今天我们则可以更理直气壮地说,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境界,扩展我们的视野,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者更实际一点地说,至少也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学得好”仍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我为黄雅莉放弃高考而悲哀。她放弃高考,只因为学业及歌星之路不可兼得,1989年出生的“八○后”,竟然做出这样的决断,真是社会的悲哀。
●当明星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上大学也可以说是为了经济效益,但结果是不一样的,明星多为青春的职业,而大学却提升了个人的修养,这在根本上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黄雅莉还不是一呼百应的人物,受众本来就小,在没有学历背景下闯荡乐坛,注定了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