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毒魔亲手给母亲喂冰毒
东北网双鸭山6月26日电 本报独家披露我市冰毒制作第一人赵志鹏的犯罪历程,赵在采访中称,让女友和母亲吸。本月16日,赵志鹏的罪恶之路走到了头。破门而入的禁毒民警,用枪抵住他的头———我市制作新型毒品“冰毒”第一人就此伏法。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准,面对面采访了这位毒魔,同时还赶赴荣昌,揭开我市第一座地下冰毒加工厂的面纱,看望了我市最老吸毒者——被儿子所累的赵志鹏母亲。
去年“6·26”以来,我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年6907起,缴获各类毒品76.325千克。
其中,海洛因57.889千克、鸦片471克、大麻639克、冰毒240克、氯胺酮17.095千克、摇头丸6285粒。
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毒品犯罪案件1276件1495人。其中,判决产生法律效力的毒品犯罪案件1287件,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罪犯267人。
6月25日下午,记者与市禁毒总队办案民警田警官一起,来到市强戒所。在提审室坐下没多久,一个身穿蓝色“号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你就是赵志鹏吧?”记者问。
“对,你们是记者?”赵志鹏以猜测的口气反问。
“你怎么想到的?”
“明天就是6·26,你们一定是来找典型的。我生产冰毒,肯定算一个。”
“想到过有这一天吗?”
“一开始,我就感到前面有座爬不过去的山。那座山就是警察……”
发财梦破灭欠下90万元巨债
记者递给赵志鹏一支烟,赵志鹏吞吐着烟圈,打开话匣。“我从小到大,读书都是第一。”赵志鹏告诉记者,1963年,他出生在大足县朱溪镇小滩村。15岁时,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镇初中。3年后,再以第一的成绩考上县高中。
然而,高中时和老师一次无意间的谈话,改变了赵志鹏的人生观。一次,赵志鹏问老师,“上班能有多少钱?”老师没有想太多,回答:“一个月38元。”
得到这个结果,赵志鹏沉默了。“读书不如做生意,做生意才能挣大钱。”赵志鹏说,在挣大钱的想法驱使下,他在高二时退学。辍学后,赵志鹏开始到广东做电器生意。后来,他又回到镇上的一家镇办企业上班。
1993年,梦想“发大财”的赵志鹏,卖掉所有家产,前往贵州开办煤矿,但不想生意全部失败。2002年,赵志鹏欠下90万元巨额债务,跑回荣昌母亲家里,并与现在的女友同居生下一女。不久后,债台高筑的赵志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辩称不知情记者当场戳穿谎言
采访中,赵志鹏一根接一根抽烟,一转眼,刚买的一包烟成了空盒。打开第二包烟时,在记者面前,赵志鹏突然喊冤枉:“我不知道那是冰毒,我以为我生产的是戒毒药。”
“我告诉侄儿,自己生意输得一塌糊涂。他就告诉我,他有个方子,照着可以做成戒毒药。”方子拿到手,赵志鹏同时还得到一批从境外运来的原材料。“我就开始试着,按方子配药了。”
“你真的不知道那是毒品?”“真的不知道。”“你生产的药怎么吃?”“烫吸。”
“除了毒品,你见过哪种药是用这个法子吃下去的?”
“……”
面对记者的质问,赵志鹏知道说漏了嘴,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而据警方的调查显示,2005年,赵志鹏与境外侄儿取得联系,密谋制作冰毒。2006年年初,赵志鹏在大足与荣昌交界处的小山村研制合成冰毒方法。今年5月,他搬回荣昌城内,开始在家制作冰毒,广寻下家。
喂母亲冰毒竟称是为了做实验
多数制贩毒品者,一般不会让自己和家人吸食。但不可思议的是,赵志鹏不仅让家人帮忙运毒、贩毒,竟然还亲手把冰毒喂给女友和老母亲服下。
赵志鹏的前妻在赵生意垮台后离开了他。蔡某则是赵志鹏的女友,给他生下一个女儿,两人一直是同居关系。
“她老是肚子疼。”赵志鹏说,我看了就想,生产的这个东西止疼很灵。于是只要女友肚子疼,就给她来上一次“烫吸”。
冰毒是能一次成瘾的烈性毒品。赵志鹏没喂几次,蔡某就上瘾了。为了把这些冰毒卖出去,换来更多的钱制造毒品,蔡某开始帮着赵志鹏做药、找下家。
赵志鹏76岁的母亲患有偏瘫,经常半身麻木。赵志鹏又把冰毒点给母亲吸,这样,老人也染上毒瘾。而在制做冰毒的过程中,赵志鹏自己也开始吸食毒品。
“你怎么会让亲人吸毒?”记者问赵志鹏。
“做这个,就要试验呀,不然怎么知道成功没有?”赵志鹏回答到。
“那你女儿生病时怎么不用这个?”记者又问。
“那怎么成,孩子还小,以后路还长。”赵志鹏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