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6月17日电 现场雕刻冰雕作品、曲艺节目不间断上演、手工艺品现做现卖……哈洽会上,文化产业展区赚足了中外宾客的眼球,浓郁的黑土文化成为第十七届哈洽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哈洽会摆文化“盛宴”
今年的哈洽会设置了黑龙江文化产业展区,这是继去年哈洽会首设文化展区后又一次辟专区集中展示黑土文化。哈洽会一开馆,文化展区就成了一大看点。用鱼皮做的衣服、用秸秆做的画、用桦树皮做的花瓶……参观者被平时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品深深吸引。
在5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产业展区内,书画艺术、民间工艺美术、冰雪文化艺术、动漫与网络游戏、新闻出版等16类百余文化项目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制作和现场表演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示。哈尔滨市为宣传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将一名冰雕技师请到展馆内,进行现场制作演示,不到一上午的功夫,一条活灵活现的鱼雕刻而成,中外宾客无不拍手叫好。每天制作一款冰花进行展示,晶莹剔透的冰花让人误以为是水晶玻璃制品,用手一摸顿感冰凉,人们纷纷感叹太妙了。
与去年有所不同,今年文化展区首设传媒文化专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省出版社、黑龙江广播电视局等纷纷亮相哈洽会。首次参加哈洽会的《黑龙江晨报》别出心裁,用报纸制成机器人形象大使,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向客商及来宾发放当天的报纸,颇受与会人员的欢迎。
|
酷似水晶制品的冰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
哈洽会向文化要效益
近两年,哈洽会增设文化展区,一方面是为了营造文化气息,提升展会品味,其次也为文化产业面向市场搭建平台,最终向文化要效益。
为配合此次哈洽会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有关部门专门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中国黑龙江文化产业》。画册用中文和俄文两种语言,推介了黑龙江7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每个项目的简介、性质、投资额、合作方式等信息清晰明了。“北方黑土地孕育滋养了瑰丽之花,这里更蕴含着诸多极富潜力的商机,让我们共同感受龙江大地雄浑强劲的脉动。”画册《序》中诚挚邀请国内外人士参与黑龙江文化产业建设。
哈洽会上,国内外客商对参展的黑土文化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两天来,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7个,签约额达6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涵盖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动漫等方面。其中,黑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与美国国际特别项目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国哈尔滨冰灯冰雕赴美国展览的合同,黑龙江新洋科技与黑龙江省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中心签署了进驻协议等。
|
用桦树皮制作的刺猥惟妙惟肖 |
黑土文化待深入挖掘
据了解,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黑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市的相比差距较大。可喜的是,黑龙江已着手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促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化进程。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过悉心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如北大荒版画、海伦剪纸、望奎皮影画等。但这些文化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与黑龙江旅游商品市场脱节。至今,黑龙江仍缺乏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产品,作为旅游大省的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市场前景广阔。
为此,有专家提出建议,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和规范,形成研、产、销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尽早解决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在参观完文化产业展区后,一位从事信息文化传播的彭先生颇有感慨地说:“通过哈洽会这个平台集中展示黑土文化这很好,但文化展区整体感觉重点不突出,零散而缺乏梳理。”彭先生建议有关部门对黑龙江地域文化进行分类整合,形成系统的黑土文化,同时探索应用三维动画等现代传播手段展示传统的黑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