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24日电(见习记者高春红)当一个人的命运与自己的城市紧紧相连时,他的内心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刘占龙就是这样,当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找到他并告诉他,他的出生年月日与建市的日子同属一天时,他非常激动,几十年来,他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却没有想到自己与这个城市还有着这样的渊源。
刘占龙现任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信访科与法制科的科长,50岁的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72年参加工作,在七星矿供应科任材料员。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沈阳军区当了六年装甲兵。82年复原后,先后作过公路稽查员、食品公司业务员、采购员、尖山区建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城管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市牌匾广告管理处主任。
刘占龙身体健壮,性格开朗,看上去很年轻,人也比较随和。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展示了我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联想到他的生活经历。他点燃一支烟,在萦绕的烟雾中,他眯着双眼回忆起过去。“我小的时候,父亲一人工作,母亲做家务。家里五个孩子,七口人挤在30多平方的土房里。家里天天吃大馇子,菜就是大葱沾盐水,睡的是南北炕,用大锅做饭,锅台和地面都是泥的。担水得排队,每人每月只有半斤供应油,那时穿的棉裤,膝盖处基本都没棉花,棉鞋露脚趾头,不知道什么叫电视,结婚的时候买了一台黑白电视,邻居都很羡慕;现在鸡、鸭、鱼、肉都不算好吃的。为了保护孩子眼睛,我七、八年前买的液晶电脑。现在我家有三台电视,最小的29寸,一人一台,不会为选台争执。以前双鸭山的路是泥土路,下雨一踩一脚泥。后来修成沙石路,再后来修成柏油路,现在是水泥路,下雨天也很干净;以前新兴大街路面窄,橱窗占道,人车混行,经过建设,不仅有了步行街,现在还有了外环路,大车重载一律走环路,缓解了交通压力;以前一马路到八马路都没有人行路,现在商店与车行路、人行路都有了间隔,安全又方便;以前都是露天厕所,现在是室内水冲马桶;以前生病,有个头疼脑热的拔个火罐,捂上大被出一身汗就算治疗了。现在医疗发达了,待遇也提高了,吃药打针都享受公费医疗;以前我一直住平房,三口人30平方米,93年住上86平方米的楼房,现在我家的居住面积是120平方米;以前我单位一直租房,从七马路到三马路,到矿工大厦,最困难的时候,三个科挤在一个屋里。五个人三张桌子不到10平方米,来人办事进屋只能站着。现在政府给我们建了15层的电梯楼办公,我一个人的办公室就将近30平方米,还配置了办公桌、电脑、电话、书柜和沙发,不仅办公条件改善了,职能也增加了,队伍不断壮大;原来单位只有一台三轮摩托和一辆212吉普车,现在我们有22台车(轿车与微型执法车),还设置了110指挥中心,老百姓有什么急事,难事,只要打个电话,我们15分钟内即可赶到;以前去外地,人家问是哪里人,说双鸭山根本没人知道,现在我们城市高楼林立,生态建设越来越美。上个月我在北京机场一下飞机就看到一个大广告牌上写着:“欢迎您到自然美丽的双鸭山做客。”那个自豪劲真是没得说。”
刘占龙不仅为人直爽豁达,在工作中也是勤勤恳恳。他曾作为组织成员在城市建设中参与修建了南山路、富旺路、春城路、园林路、公园水渠、新兴大街、新兴广场和益人路。扫平了建路涉及的占道房屋、栅栏、围墙等障碍物,93年他在新兴大街步行街建设中获得“城市美容师”称号,全市只有2人获此殊荣。近年,他作为组织成员参与环路建设时,曾代表政府协调了福利屯征地事宜。
明天是市庆50周年纪念日,也是刘占龙的生日,这一天我市151万人民将举市欢庆,社会各界均举办了相应的形式庆祝。让我们祝福生态、平安、和谐的双鸭山更加辉煌灿烂,让我们祝福与双鸭山共同诞生的刘占龙生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