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今日龙江 正文
一年获得36个冠军——金牌是这样“炼”成的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5-22 15:06:03

  东北网双鸭山5月22日电据东北网消息,他们也是响当当的全国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为国家和家乡争了光。在世界助残日到来之前,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市道里区育新学校,见到了这些正在艰苦的训练条件下,挥汗如雨进行集训的残疾青少年冠军运动员。

  在教学楼3楼的训练房里,备战7月举行的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8名聋哑、智障举重运动员正在做力量训练。负责训练的孟广迪老师告诉记者,在此训练的运动员全部都是全国冠军,在2005年全国特殊奥林匹克举重邀请赛上获得了24枚金牌。记者看到,简陋的训练房主要训练器械杠铃只有一副,连杠铃架都没有,只是用两张课桌架起了沉重的杠铃。进行力量训练时,安全只能靠人力来保证,在做卧推训练时,队友就是“杠铃架”……孟老师说,一块块金牌就是在这个条件下“炼”出来的。

  孟老师说,残疾人的家庭都非常困难,平日他们的饭盒里肉都不常见,在长身体的年龄还要承担大运动量的训练,实在不容易。他还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虽然都有一定的残障,但都很懂事,比如在去年获得了三枚举重金牌和两枚地板曲棍球金牌的吴启明,妈妈患了肌无力病,父亲靠打零工维持全家人生活,懂事的他就在道外书城找了一份力工的工作,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能挣到600元。为了这次比赛,他辞去工作又返回了学校,要知道,现在残疾人找一份工作有多难!

  记者了解到,育新学校去年一共获得全国冠军34个,并在去年3月日本长野举行的第八届冬季特奥会上获得2枚金牌。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绩,残疾运动员的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