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篆刻之美,在于“神”“形”“虚”“实”。具体说来,追求的是“一划之势,可担千钧;一点之神,可壮全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等艺术境界。欣赏许若石的篆刻艺术,可以感受到的是气息淳古,淡而有味,大巧若拙,天趣有奇。他的作品从章法上来说,虽以平正为主,但有多种表现手法,使我们领略到了意境美;从线条上来看,我们看到的是笔墨趣味和力之美、势之美;从刀法上来讲,我们领会到的是“小心落墨,大胆落刀”“大胆处如壮士舞剑,小心处似美女拈针”,酣畅淋漓,天趣自然。有一次,他在平遥古城采风,友人急需一枚印章,遂向许先生求刻,当时许先生未带刻刀,便找来一把木工用的刨刃,当即治印一方,居然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令友人爱不释手。
许若石先生多年来致力于齐白石篆刻艺术的研究和继承,他的书法篆刻有白石遗风。齐白石之子齐良迟先生深知许先生对齐白石印艺的酷爱,遂将其保存的齐白石的印章手拓,予以相赠。市面上出版的有关齐派的书籍资料,不管是书画篆刻方面的,还是史料传记方面的,他均有收藏。日前得到许先生新近面世的篆刻系列作品两册,一册为《肖形百寿印》,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书名,其笔意婉转、风格华美的“寿”字与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的肖形相得益彰、逸趣天成,字字如风,刀刀见功力;另一册《草堂朱痕》,则收录了先生近年来一批篆刻精品。观其作品,“一半秋山带夕阳”奇正互变,朴茂脱俗;“留得残荷听雨声”有象形之妙,似感秋山秋雨纷洒印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形随情出,意在形外;“春蚕到死丝方尽”疏密参差,收放自如;“境由心造”则锋利处寓含蓄,扩张处见内凝……
早在1988年,许先生即以他的《百寿印》《百福印》向世人展示了他深厚的篆刻功底,在当时的省城书画界引起不小轰动。1988年夏,他受邀出访日本,进行了作品展览和篆刻表演。1993年,他以一组气势磅礴的《千寿印》名震海内外,至今无出其右者。《千寿印》长达30米,共由1500方“寿”字印章组成,印文有甲骨文、小篆、汉印、魏碑、古币文、瓦当文及楷、草、行、隶诸体,还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水族文字以及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东巴文字等,可以说是集中华民族古今“寿”字字体之大成。为了完成这件巨幅篆刻作品,许先生在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查询,反复核实,精心布局,做到每字有依据,每刀有出处,前后历时十年,呕心沥血,终成大作,可谓“十年磨一剑”。众多媒体先后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许先生的作品还先后到新加坡、菲律宾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进行过展示,并在上述国家和地区拥有大量的“知音”。在国内,他为很多知名的书画大家和社会名流治过印;省内的书画家几乎都拥有一枚甚至数枚许先生刻的名章或闲章。人们用他刻的印章作为礼物送人,收藏家则以收藏他的印章为荣,而一些书画爱好者都以求得许先生的一枚印章为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