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市五十周年专栏(十一)
50年风雨,50年沧桑巨变,一个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北国边陲小城——双鸭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0年来,双鸭山人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使这座边陲小城从沉睡走向了崛起,从荒凉走向了繁荣。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由弱到强,煤城经济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而正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开启了加快发展的帷幕,拉动双鸭山走上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市走的是一条封闭式发展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打开了大门。环顾精彩纷呈的外部世界,沿海城市、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眼界大开。
“九五”中后期,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中的首要任务,1997年被定为“项目开发年”,2000年被定为“招商引资年”。全市上下齐招商,大小项目一齐上。1999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67亿元(包括争取政策性资金),建设项目589项;2000年到位资金10.59亿元(包括政策性资金),建设项目427项。虽然,这些成绩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却点燃了招商引资的“星火”。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放松”。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后,我市把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锁定在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伙伴上;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壮大煤电基地,引进和实施煤、电产业项目上;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放在立区、立县、立市的大的加工型财源项目上。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四县四区,一方面,围绕煤炭资源开采、煤炭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项目;另一方面,采取“各级领导、专题小组、重点企业、各界群众”并进,“网上招商、专题招商、委托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并举、“以资源招商、以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并用等措施,开展全方位的招商活动。
“十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8.59亿元(含政策性资金93.13亿元)。五年中,引进了中国电力、大唐电力、吉林亚泰、山东鲁能、北大荒等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引进建龙集团、浙江花园、唐山宏文3家民营500强企业;引进了浙江虹丰、吉林铁合金、完达山乳业、中植集团、黑龙江宏达生物等20多家省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引进了韩国新星株式会社、美国火凤、香港力丽等10家境外公司。
回报是丰厚的。招商引资企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大约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累计上缴税收3亿元;通过招商,启动了市属近100户企业的闲置资产,做大了市属8户企业的优良资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动了我市建材、交通运输、电力、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招商引资还完善了城市功能。新兴大街、双七公路、世纪大道和环城路等道路的修建和改造,提升了城市品位;寒葱沟水库的动工,将缓解生活生产用水紧张的情况;温州商城、名苑大酒店、美侨商厦、万集大市场、蓝天大市场等商业基础设施的落成,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力;中植小区、世纪花园等住宅区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双鸭山市的城市形象,也使近4000户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提高。
搞好招商引资项目是基础,项目建设以招商引资为总牵动力。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没有错失发展机遇,没有动摇发展目标,在立市、立县、立区的大项目上下功夫,在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大财团的引联上花气力,在形成固定资产多、上交税源多、安排就业多上做文章,构筑了优势经济和特色经济,构建了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体系。一批重大财源性项目的开工建设,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即将投产,一批奠基性前期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我市“工业翻番、财政翻身”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项目开发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促进了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从1999年到2005年,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500项。“十五”期间,我市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74项(新开工253项),项目总投资28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8.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总计54项(新开工49项);无论是数量或规模,均突破“九五”期间3倍以上。这些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2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6.9亿元,利税67亿元,创造就业3.9万人。
城市煤气工程、双福公路、垃圾处理场工程、城市环路项目、友谊5万吨大麦芽项目及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东荣一矿项目、电厂三期项目、热电工程项目、建龙钢铁、建龙化工、建龙矿业等一大批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电厂四期、东荣四矿、鲁能煤电化、热网工程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效破解了双鸭山市财源项目少、战略投资伙伴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拉动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60亿元,增长13.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美元左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左右。
犹如一夜春风吹碧树。“十五”期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已成燎原之势。
在谋划“十一五”大发展时,市委、市政府借势攀高,全市人民更是信心倍增!
“十一五”,我们期待着一个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