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依赖读者素质“图书漂流”能否持久?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5-12 15:15:49

  昨天,一位网友在网上说:“上个月我在雕刻时光咖啡馆有幸遇到了一本名为《文德斯的旅程》的漂流书,看完后希望能放漂下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3月25日,包括《人生十论》、《退步集》、《温故》等100本图书在北京踏上了漂流的美丽旅程。这是些切口涂成绿色的书,书上贴着这样的标签:“亲爱的读者朋友:恭喜您与它结缘,希望您在惊异的同时能喜欢它,爱护它……”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欧洲,指的是书友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到校园、公园长凳、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

  在北京,图书漂流已经开始一个月了,各方对此反应不一。当读者郑先生得知可以免费阅读,简直不敢相信不需要借书证、不需要购买也有好书读这等好事。读者林同说:“以前听过图书漂流,我很幸运能遇到这本漂流书。不管多忙,也不论我多喜欢这本《退步集》,我会让这本书继续漂下去。”更多的读者对图书是否真正能“漂”下去存在隐忧。一位读者说,图书一旦“放漂”,将立即进入“无主”状态,拿走看过之后是否会继续“放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一切只能靠读者的素质了。也有专家认为,“图书漂流”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考验。

  说到漂流书的好处,业内人士没有分歧。有行家认为,2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书的内在价值可以被重复利用。其被阅读的次数越多,其价值实现度越大。只要漂流的书不化为纸浆,在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漂流的意义。

  图书回漂率最令众人关注。据悉,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目前的图书回漂率仅为30%。另七成漂流书抑或暂时搁浅,抑或永远销声匿迹。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