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若干年前的一首老歌,成为2006年很多中国人心底近乎绝望的呐喊和心声。就在公元2006年,中国的房价彻底疯了!房价不以购买意愿为涨落核心,百姓越观望越不买,房价越飞涨。同时过剩与短缺并存,大量商品房闲置,大量市民却买不起房子。建筑水平超前,消费水平滞后,建的房子过于豪华奢侈,超过了百姓的消费能力和实际需要。
一边是全国空置商品房面积达1.23亿平方米,一边是7成的居民买不起房。开发商是打死也不降价卖,购房者是打死也买不起,但事实上却又莫名的形成了“越涨越卖,越卖越涨”的悖论,即不管开发商把价格调成多高,都有人买房子。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么高价格的房子都让谁买了?都买去干什么了?
就北京一地的调查显示,近5成的高档住宅和别墅被外地人买走了。一个曾从业于房地产业的售楼者私底下说,有不少近京的外地官员在北京买房子,而且出手惊人。很多人将在北京拥有房产当做一种炫耀和成功的标志,说白了,他们不是为了居住而买,而纯粹是为了一种近乎奢侈和荒唐的理由将房价哄抬成一种病态的轨迹。更有甚者,将时下买房当作一种投资,买来就是为了出租。房子,从一定侧面成为了为腐败洗黑钱的最好工具。同时也将中国的两极分化推向登峰造极。
在当代中国,买房子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代人最大的理想和负担,这无疑是不健康的。而最值得人寻味的是,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住房发展与和谐社会”分论坛上一些政府高官的表现。面对在场记者和与会代表的提问,他们或顾左右而言它,或蛮横的讽刺提问者“问题水平不高”、“问题带有情绪”等等,一眼看过去,这些官员是铁了心将自己的腿伸进房产商的裤子里去了。整个所谓论坛,置高空置和高房价于不顾,却还在大谈特谈什么“和谐”,这些人的表现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和谐”!
针对现在的房市情况,有人提出政府调控手段,有人谈及银行收紧银根,其实这都是不现实的。银行根本从一开始就上了房地产商们的贼船,截止到去年末,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3亿元,商人们是在拿国家的钱做生意,套取百姓的血汗。从这个角度上将,大肆将风险资金投给地产商的商业银行也对房价居高不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政府平抑房价不力也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是与地方政府的主导或直接参与密不可分的。
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在北京发布,书中指出:我国房地产价格长期走势是上升,而不是下降。这个《蓝皮书》的“预言”不是空穴来风。从这个角度上将,中国人“房奴”身份还得要一直背下去,并且由房子引发的“仇富”情节也不是短期能消除的。很多问题在考验百姓的承受力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政府的能力。但现在看起来,一切善良的希望和厚望都是可以预期的“失望”结局。
笔者作为无房一族,作为一个潜在的“房奴”,作为一个将来铁杆的为房产商和银行打工的“仆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动员和准备:房子,我把一生献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