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作文命题是有许多年了,也和许多朋友聊过这个问题。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基础教育写作的问题,而且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基础教育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要求最起码说不是对记者、作家或者专门从事文字工作者的要求。写作在基础教育中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表达的意思比较准确、完整。一个高中学生如果在12年的语文学习中注意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能有较多的阅读与思考,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写出一篇语句通畅表达准确的文章并不是很费劲的事情。高考是一个命题作文,尽管命题者可以用多种形式出这命题,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话题。因此在评分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到学生作文写作的深度,这个深度是学生思维思想的表达。如果题目太深,命题如果是高中学生并不熟悉的问题,那么就往往会难为这些考生。
这几年的题目由于不是全国统一命题,各地的题目并不一样,有些题目看起来不难,要写也就不是太容易。甚至有的试题的深度有些过分,以致一些考生一出考场就放声大哭,就是让这命题作文给难为的。
命题专家、阅卷教师往往在报刊上评价一些优秀作文,有的非常激动甚至拍案叫绝。我劝这些专家和阅卷教师你们不要激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考生能写出百篇优秀文章,极少数的文章就是今天的专业文字工作者也未必能及,我想这很正常,因为这是绝对少数。如果把基础教育的要求用这种尺子去衡量,这肯定是大错特错了。如是说似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有两种认识其实都值得讨论,一是认为写作有一定的规律,是有技巧的,从结构、题材、文字都是很讲究的。另一个情况是评价学生的写作要从学生所写的主题是不是积极向上。笔者以为形式和内容能实现统一,特别是在形式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叙述、论述或者抒发内容真实完整就应当算是一篇好文章,也是有个性的作文,基础教育的要求不能逾越这个要求。不然还要高等教育与专业教育干什么?
应试阶段教师会给学生出许多作文题目,各种类型都有,有的老师还会猜题目,让学生背范文。这种方法如果曾经有过成功的先例,那么说明今天的语文教育、高考作文从命题到阅卷都有问题。如果说“八股文”是约束人们思想、思维发展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而这种命题作文,也许还不如“八股文”,因为学生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不能自由的发言,更重要的是由此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不是真话,而是大话、套话甚至是假话,即便是考试也不能如此制约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成人们开会讨论都需要写出一个发言稿,学生开班会也是这样,自由表达的机会很少,尤其是经过思考即兴发表感受的机会实在太少了。有许多人口头表达能力很好,但书面表达就差多了;相反有许多人书面表达很好,让他用口头来表达就感到有些免为其难。这种现象很常见,基础教育还是要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一起进行训练,要多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纵观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命题专家对今天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了解,也因为中学生缺少应有的社会生活,因此出现高考作文中学生面对作文题犯难。这类问题属于教育中的缺陷。但是我感到命题专家不能太过分,不要太难为考生,命题不能太难,专家命题要出一些要贴近中学生生活的题目。不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是为难中学生,而且会使语文教育与写作走向一个极端,这个极端就是学生学会的不是如何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是学会了浮躁和虚假,对基础教育,对学生思维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