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名篇解读 正文
评《徐悲鸿》画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30 14:58:25

        徐悲鸿(1895-1953)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开拓者,他在艺术的形式语言与题材的现实性上的探讨与实践,以及他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都是值得人们不断深思和研究的,其全身心奉献于艺术事业的崇高精神更是值得人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徐悲鸿先生在艺术创作、美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成就虽然很难用只言片语来概括,但作为理论总结仍十分必要。因此,值此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江苏美术出版社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出版这套集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徐悲鸿》画集,具有深远意义。

      《徐悲鸿》画集的出版得到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长子徐庆平和徐悲鸿纪念馆的鼎力支持,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与肯定。书中收录了邵大箴和李松先生为之撰写的评论文章《大成之道》和《徐悲鸿的艺术道路》,以及详实的《徐悲鸿年表》,入选作品除素描、速写、中国画、油画外,还囊括了水彩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不少都是经典之作。

        这套画集共6册,作品均出自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第1册为文字部分,介绍徐悲鸿先生的生平,从艺之道,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图文并茂,生动地向人们展现了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那个动荡不安而又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作为一位在时代漩涡中成长起来的大艺术家,时代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是挥之不去的,因此,还原历史情境,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分析、认识、研究徐悲鸿和他的艺术与艺术主张都是非常必要和富有挑战性的。

        鉴于此,其余5册图版按时间顺序划分,即:早期-1924年,1924-1928年,1928-1935年,1935-1940年,1941-1950年,并将不同历史时期富有代表性的签名用作封面,具有强烈的时间感和历史性,这也正是本套画集的一大特色。有的还将图画上的题跋、批注等珍贵文献资料放大,影印在图片一侧,进一步突显了创作背景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代艺术宗师思想与艺术的发展轨迹。

        1924年以前是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期,但其艺术观已经基本确立。早在1918年,他就对中国画学之守旧和失去学术独立之弊端进行了批判,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提出了著名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之后留学日本、法国,深入研习西方美术和历代大师杰作,结合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展望,确立了“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和“欲救目前之弊必采取欧洲之写实主义”的目标,奠定了中国近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传统。

        1924-1928年,徐悲鸿在新加坡、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参观考察,并于1927年参加法国国家美展,9件送选作品全部入选,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东方韵味”征服了法国画坛,誉满海外。然而,心怀复兴中国绘画的抱负,徐悲鸿怎能安然处之!他毅然返回动荡不安的祖国,全力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拼搏,逐步确立了一套完备的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贯穿在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以传统媒介为载体融入西方写实手法的中国画,还是以西方材料再现中国现实的油画,无论是直接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还是间接隐喻时势的动物题材,他的艺术都从来没有脱离过中国的社会现实。

        徐悲鸿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的艺术家,这不仅反映了他的人格、品性,也与他深厚的国学修养和进步的思想观念有关。他一方面将西方艺术输入中国,同时也积极向海外介绍中国近代美术成就,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苏联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并为在中国建立美术馆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抗日战争前后,他创作了大量弘扬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的优秀作品,比如:借古喻今表达希望国家重视人材以振国威的《九方皋》;歌颂十九路军健儿奋勇杀敌,礼赞那些不畏牺牲的烈士们的《雄鸡》;鲜明地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希望民族独立、国家自强的深切情怀和坚定立场的《新生命活跃起来》;至于昂扬奋进的《奔马》,则更是成为人们心目中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为美术教育工作倾注了毕生心血。上世纪2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40年代,他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53年,他带病坚持授课,同年9月,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因脑溢血病复发逝世。

        徐悲鸿是伟大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为振兴中华民族艺术奋斗终生,他的艺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诚如邵大箴先生所说:“徐悲鸿先生的名字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艺术创作实践、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活动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因为他的艺术思想和主张对近几十年的中国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全面地考察和研究徐悲鸿的艺术经历、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对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美术历程,认识当前中国美术现状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甚至对我们讨论未来的艺术走向,都会有所裨益。”

作者:    来源: 文汇报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