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青苹果园 正文
樊金霓:《赶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27 16:14:04

  今年一月一,我去姥姥家。姥姥家在农村,听说这儿每逢初五,邻村张庄会有大集,何不去看看热闹。


  张庄是远近闻名的老集,由于好买好卖,人们都喜欢去,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取消了,直到去年老集才恢复。


  路上,推车的、挑担的、赶牛羊的,汇成一股人流,人们都喜气洋洋,好象去走亲戚。


  心里愉快,路也显得近,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张庄外,远远望去,好大的集啊!


  在集市口附近就已摆满了摊子。嫩生生的黄瓜,水漉漉的鲜葱、红彤彤的小辣椒,紫油油的茄子,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香喷喷的红烧内人、焦鲁鲁的炸鱼、油渍渍的烧鸡……真使人馋涎欲滴。


  看,那些老头儿,买包花生豆,端一盘熟肉,在大柳树下席地一坐,嚼着“佳肴”,品着美酒,叙旧话新,还真有一番情趣呢!看来他们日子过得还不错,要不怎么他们的脸上找不到愁容了呢?


  我无心欣赏买卖人那殷勤招徕顾客的叫卖声,也无意观看老头儿们如何斗嘴,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到牲口市里转一转。


  牲口市就在村北的树木子里。几千头牲口个个膘肥体壮,马嘶人叫,鞭声清脆、经纪人往来其间。再也看不到一头骨瘦如柴的牲口和那种卖主低头丧气,经纪人叹息买卖难成的情景了。


  最热闹的要数西北角。人们正在围观一头大黄牛,你看它腿如檀柱,眼似铜铃,毛色纯黄,膘肥肉满,一派虎气,这时挤进一个壮年人,他围着牛转了两圈,看了看牙口,满有把握地问:“谁的牛?多少钱?”


  “一千一”一个老头神气地回答。


  壮年人掰着指头算了一阵,上前抓住牛笼头:“这牛我要定啦,付现钱!”

  
  “这壮年人不是马屯的二叔吗?他头几年整天挟着条口袋借粮吃,今天怎么买赶大牛了?”二叔也认出了我们:“大侄子也来赶集了,快来帮我点钱。”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交给我。


  办完手续,我帮二叔赶着牛来到一棵大树下,二叔抚摸着牛脖子“嘿嘿”直笑,赞不绝口地说:“好牛,好牛,没挑啊!”


  “只是这价钱……”我疑惑地望着二叔。


  “价钱高点,可买的是正色货,下功夫喂一年,再生一只小牛崽,就值两千元!”二叔高兴地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去年进城打工半年就赚三千元,你二婶勤快,种了点棉花还养了三十只鸡,今年比年年景比去年还好呢!这都是上面的政策救了咱庄稼人啊!”


  二叔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从村里如何进行责任制,到农民外去打工,“这都是常的政策给咱带来的好光景,咱要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啊!”二叔脸上充满了感激的神色。


  当我踏上回家的田间小路,已到傍晚。想到现在改革开放富了二叔、富了农民,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夕阳洒下金色的光辉,一切都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

作者: 樊金霓    来源: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