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曾是古怪的瘦小孩 成名前的斯皮尔伯格导演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17 14:34:38
  古怪的瘦小孩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13岁时就拍了一部关于抗击纳粹的影片。史蒂文用母亲送给父亲的父亲节礼物——一架8毫米的小型摄像机完成了摄制。

  《战斗分队》的主演是一个喜欢欺负史蒂文的大男孩,他常把史蒂文自行车轮胎的气放掉。史蒂文对于这个“小恶霸”很是惧怕,但他却下定决心:既然打不过他就应该把他拉拢过来。

  史蒂文告诉“小恶霸”他要拍一部关于二战中士兵抗击纳粹的电影,并希望由他来饰演主角。男孩当着史蒂文的面大笑起来,但史蒂文并未放弃,最后“小恶霸”表示同意。史蒂文让这个14岁的“小影星”戴上头盔,背上背包,扮成军士的模样,看上去还颇有几分影星约翰·韦恩的味道。在完成《战斗分队》的拍摄后,先前的“小恶霸”倒成了史蒂文最要好的朋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于1946年12月18日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是阿诺德和利亚·斯皮尔伯格夫妇4个孩子中的长子。史蒂文的父亲是位电机工程师,参与设计了第一代电脑。阿诺德·斯皮尔伯格和儿子都热衷于科学天文学,他希望史蒂文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

  史蒂文6岁时,有一次父亲深夜把他叫醒,带着他驾车到郊外去看流星雨。史蒂文对那一刻感念至深。

  史蒂文的母亲可能是真正影响他走上艺术道路的人。利亚·斯皮尔伯格是一位古典派钢琴师,常常邀请其他女音乐家来家里演奏古典音乐。史蒂文的父亲经常要出差,斯皮尔伯格说:“我在女人的世界里长大,甚至连身边做伴的小狗都是母的。”

  除了长子史蒂文外,斯皮尔伯格还有三个女儿:苏、安妮和南茜。史蒂文特别喜欢捉弄妹妹们。一次,他在壁橱里放了一个眼窝里装了灯泡的骷髅架,然后将妹妹们锁在里面吓唬她们。还有一次,他将南茜最喜欢的玩具娃娃的头给切了下来,放在生菜叶上,并在周围配上西红柿片,用盘子盛了端给妹妹。史蒂文自己对黑乎乎的壁橱、奇形怪状的大树和有脚的浴缸十分惧怕。然而,他知道可以通过把妹妹们吓个半死来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孩童时代的史蒂文对电影和电视特别着迷,为了不让儿子过多地看电视,阿诺德·斯皮尔伯格在电视的开关那儿放了一根头发。但史蒂文总能找到这根头发,然后小心地将它拿开,看完电视后再把它放回原位。

  小时候的史蒂文对很多东西都心存畏惧。一部有关蛇的纪录片把他吓得放声大哭,小鹿班比母亲的死也让他浑身战栗。当迪斯尼《白雪公主》里邪恶的王后最后化作骷髅、灰飞烟灭时,史蒂文吓得蒙住双眼,哭了起来。他甚至怕黑:“我小时候学会的第一件恐怖的事就是去熄灯!”

  多年后,斯皮尔伯格把童年对恐惧的体验用于电影的拍摄。他的大多数电影里都有威力无比的骇人形象:杀人的卡车、巨大的鲨鱼、肆虐的森林大火、邪恶的海盗、万恶的纳粹。斯皮尔伯格和观众一同分享他的恐惧,他说:“我喜欢那种令人毛骨悚然、血管紧张得要爆裂的感觉,就这一点而言,我是个恶魔。我从把观众吓得出冷汗的恐惧中得到一种邪恶的快感,虽然这种做法不够厚道,但我的确为此自得其乐。”

  史蒂文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城郊的斯科特斯德度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在学校里,其他同学认为斯皮尔伯格是个“懦夫”。他说:“我是个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古怪的瘦小孩。”他对体育和比赛都不在行。老师要他在生物课上解剖青蛙时,他竟呕吐了起来。史蒂文的父亲同意让他拍摄家庭电影,因为他希望儿子能变得更加自信。

  史蒂文借拍片之名接管了整个屋子。他将客厅变成电影工作室,到处都是电线和泛光灯。他拍电影的热情极大地感染了其他家庭成员。

  斯皮尔伯格让母亲、妹妹还有朋友们担任自己的电影中的演员。斯皮尔伯格的母亲很乐意帮忙,专门为儿子准备影片所需的服装。她曾驾车带儿子到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让他进行“外景”拍摄。她还用高压锅弄爆了30罐樱桃酱,为的是制造出儿子拍摄恐怖特技镜头所需的血红色的浆状物质。斯皮尔伯格说母亲就像一个“大孩子”,总是对他的工作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15岁时,他雄心勃勃地拍摄了长达两个半小时、名叫《火光》的科幻片。这部影片花了史蒂文500美元,加之他只能利用周末拍摄,影片历经1年才最终得以完成。为了筹集拍摄所需的费用,他下课后就去用石灰水涂刷柑橘树(为了防止病虫害)。在《火光》完成后,史蒂文说服菲尼克斯一个电影院老板让他放映影片。1963年的3月24日,影片进行了“全球首映”。斯皮尔伯格收取了门票,最后除去成本还赚了50美元。

  在《火光》获得成功后不久,史蒂文一家搬到了加州的萨拉托加。在那里,斯皮尔伯格第一次感受到偏见所带来的刺痛。斯皮尔伯格从小就对自己的犹太血统有着强烈的意识。经常有一些德国大屠杀的幸存者来看望他父母和祖父母,其中一些人的手臂上刺有数字——集中营里识别犹太人的标记。回想祖父母的这些朋友时,斯皮尔伯格说;“我还记得3岁时,曾经摸着一个人前臂上的那些数字学数数。”

  史蒂文上高中时,他们家正经历一场危机。在搬到加州后不久,阿诺德和利亚·斯皮尔伯格离婚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认为“离婚”是英语里最龌龊的一个词。当听到父母的争论并得知他们要离婚后,他和妹妹们相拥而泣。

  斯皮尔伯格将自己的童年称作“一半的不幸”。斯皮尔伯格说父母间紧张的关系“不是暴力,而是一种每天晚上弥漫在餐桌上,细微但却又能被感知的不快。”他只能通过看电影、电视和自己拍摄电影来释放自己。对他而言,电影是一种“异想天开”,在那里他可以体验童年所匮乏的温馨的家庭生活。

  尽管斯皮尔伯格成长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他并不是一个叛逆的少年。他并没有成为嬉皮士或是参加反越战活动。在当上导演后,他并没有对观众的价值观进行质疑或挑战。他的影片所体现的价值观都是美国观众业已接受的,比如家庭的重要性。

斯皮尔伯格和观众持有相同的价值观,他对“老百姓”的恐惧、希望和梦想的把握令他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电影导演。

  “你是想上大学还是想当导演?”

  高中毕业后,斯皮尔伯格希望进大学学习电影摄制。然而,由于高中成绩太差,最好的大学电影专业不愿录取他。这样,在1967年,斯皮尔伯格被位于洛杉矶附近的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英语专业录取了。

  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斯皮尔伯格参观了洛杉矶的环球影业公司。到了那儿,他便脱离观光团,跑去和那里的摄制人员交谈。第二天,斯皮尔伯格再次回到环球影业公司,身穿西服,手里还提了个包。他想如果门卫觉得进来的是位重要人物的话,就不会对他加以阻拦。

  那个暑假的每一天,斯皮尔伯格都西装革履地去环球影业公司探宝,不断地和导演、作者、编辑交谈。最后他居然发现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随即搬了进去。他买来塑料字母,并在大楼指南上写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2C房间。

  斯皮尔伯格常常溜到拍片现场。一天,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英雄。导演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正在拍摄《撕碎的窗帘》一片。斯皮尔伯格十分敬重这位体重300磅,性情温和,有“悬念大师”之称的英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对能亲眼观看希区柯克如何工作备感珍惜。不巧的是,环球公司的保安发现了斯皮尔伯格,并把他赶了出去。

  开学后,斯皮尔伯格依旧不时造访环球影业公司。他缠着那儿的经理看他用8毫米胶片拍的影片。公司的一个制片最后告诉斯皮尔伯格:如果真的希望能给人们留下印象的话,就该在拍摄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还要用35毫米的摄影机。斯皮尔伯格用8毫米胶片拍的影片在投射到银幕或是环球公司某个经理办公室的墙上后,画面不仅显得局促,而且影像模糊,让人兴趣索然。

  斯皮尔伯格有个名叫丹尼斯·霍夫曼的朋友想做制片。1968年霍夫曼同意给斯皮尔伯格15000美金,让他用35毫米的胶片来拍一部22分钟的影片。这部名为《昂卜林》的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如何从沙漠中搭便车一路来到了太平洋。他用10天拍完了《昂卜林》,随后又进行了配乐、音效等后期工作。

  斯皮尔伯格现在把《昂卜林》称为“讨巧”的影片,还把它比作是“百事可乐式的广告片”,但这部短片还是达到了预期目的。它向人们表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能够拍摄高质量的专业影片。

  《昂卜林》在环球公司上映后第二天,斯皮尔伯格被叫到环球影业电视剧制作部负责人西德尼·辛博格的办公室。“先生,我很喜欢你的作品,”辛博格说,“你是否想从事专业工作呢?”

  “但我还有一年才大学毕业呢。”斯皮尔伯格回答。

  辛博格说:“孩子,你是想上大学还是想当导演?”

  斯皮尔伯格从13岁起就一直想当一名电影导演,他绝不会让机会轻易地溜走。于是他和环球公司签订了7年的合同,负责拍摄电视剧和电影。斯皮尔伯格说:“我匆忙地退了学,甚至都没来得及去清理我的储物柜。”

  西德尼·辛博格成了斯皮尔伯格的恩师。他给这名年轻的导演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当斯皮尔伯格于1995年荣获美国电影协会的终身成就奖时,正是西德尼·辛博格为他颁的奖。

  环球公司买下了《昂卜林》的放映权。这部短片和1970年最受欢迎的故事片之一《爱情故事》在同一档期放映。多年后,斯皮尔伯格创立了自己的影片公司,他把公司取名为昂卜林娱乐公司,就是源自让他走上职业生涯的那部电影。

  斯皮尔伯格在环球公司的第一项任务是拍摄每周播出一次的电视连续剧《夜色画廊》中的一集。他执导的那一集名叫《眼睛》。

  《眼睛》由影坛传奇人物琼·克劳馥担纲。年仅22岁,身高5英尺6英寸的斯皮尔伯格满脸的稚气,他对像克劳馥这样的大明星是否会听他的指导觉得很没底。恰恰相反,克劳馥对斯皮尔伯格相当尊重。她问他该如何饰演角色,并按照他的指导进行表演。为了让大牌影星继续保持友善,斯皮尔伯格每天都会为克劳馥送上一朵玫瑰花

  《眼睛》于1969年11月8日播映。斯皮尔伯格继续执导《夜色画廊》的其他剧集。作为一名电视剧导演,斯皮尔伯格学会了如何快速地工作,如何保持预算平衡,他说:“电视让我学会独立思考。”通过拍电视剧,斯皮尔伯格成了一个高效的导演,以及一个聪明的故事讲述者。

  两年后,斯皮尔伯格厌倦了电视剧的拍摄。他希望拍场面宏大、足够长(通常1.5到2个小时)的“正片”,而且还要能在电影院里放映。1971年拍摄的《决斗》给他带来了转机。

  为了向他的偶像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表示敬意,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长片充满了悬念。《决斗》的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名叫大卫·曼恩的销售员驾车横穿加州中部。在高速公路上,曼恩被挡在一辆大卡车后而无法超车。当他终于迂回绕过那名“自私莽撞的司机”后,卡车便紧随其后,一直试图将他的车挤下公路。曼恩想尽一切办法,但总也无法摆脱身后的卡车,不停地遭到撞击,面临被碾碎的危险。最后,轿车和卡车都吊在悬崖边上,而曼恩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跳车逃生。

  《决斗》在加州沙漠中仅用了16天便拍摄完成,整个预算为42.5万美元。斯皮尔伯格请了位画家将整个故事画在一幅很长的画卷上。他将画卷挂在沙漠汽车旅馆的墙上。这样一来,斯皮尔伯格可以随时在头脑中想像整个故事情节,并考虑每天该拍哪部分。有了“情节串联图”,他每天在片场都能成竹在胸。

  有了《决斗》的成功,斯皮尔伯格得到了执导一部重要影片的机会。这部名为《横冲直流大逃亡》的片子向环球公司的管理层证明斯皮尔伯格有能力拍摄重大影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撞车场面精彩刺激,损毁了50辆汽车。整个拍摄一共动用240辆汽车以及5000辆备用车。

  由于《横冲直撞大逃亡》的成功,环球公司派斯皮尔伯格担任《大白鲨》的导演。《大白鲨》是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难度最大的一部电影。由于投入资金日益膨胀,电影公司曾打算放弃这部电影。然而,当《大白鲨》完成后,它获得的成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这部影片改变了整个电影业的形态。   

  最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美国乐勒出版集团引进了一套“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每本传记均由美国资深作家撰写,中英互照,颇具教育意义。本版内容即选自丛书之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观众持有相同的价值观,他对“老百姓”的恐惧、希望和梦想的把握令他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电影导演。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