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治庸官岂能“逆淘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13 08:54:54

  “治庸风暴”在全国很多地方掀起。整治庸官,大快人心。庸官“在其位不谋其政”,误国误民,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可是,任何事情就怕联系实际。一联系实际,似又并不乐观。起码说,谁是“庸官”?这就是个很不好分的问题。翻开各地的治庸计划,庸与不庸的区别无非是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和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其实都是些大而无当的话。

  进年来,反腐倡廉成绩斐然。全国抓出了很多贪官。可你拿贪官和庸官比比看,几乎每一个贪官都和庸官不沾边儿。成克杰、王怀忠、慕绥新、马向东等等,他们都曾有很骄人的政绩,并被称为“能干事、会干事”,荣誉和高帽集于一身。在抓出的贪官中,各种高帽应有尽有。什么“十佳公仆”、“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焦裕禄式的干部”、“当代孔繁森”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而与之相反,另一些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人,倒显得太平常、太普通、太没本事。

  其实,庸与不庸,本身有个上进心、进取心问题,也有个环境和气候问题。日前,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卖官书记”武保安作出一审判决,轰动全国。县委书记上任8个月敛财500多万元,弄得全县上上下下的官员都跑官。在这儿,假如说治庸,你说谁是庸官?不送钱、送不来钱,买不上官的,恐怕就是不作为、不会作为;日前,《楚天都市报》报道,为了支持引进的某酒业公司,湖北汉川市政府专门下发了一份文件,倡导在公务招待中使用该公司所产的酒。文件还附有任务表,层层分解,那么,再想想看,谁是庸官?恐怕喝不下酒,销不出酒的就是庸官。

  古人论人,说“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什么是“囊”?就是“皮口袋”,倘锥处在铁皮箱中呢?恐怕就是另一番样子了。正如有的同志所说:深山密林,是狮子老虎活跃的地方,烟波浩淼,能刺激蛟龙搏击的勇气。荒郊小丘呢?而自然只是老鼠狐狸栖身的场所,杯水浅滩,也就只有虾蟆蝌蚪玩得转了。

  用人是一种导向。所以,治庸最怕“逆淘汰”。倘若真出现这种问题的话,不仅会冷落了一大批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干部,更会助长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贻害无穷。

作者: 李月明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