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生活万象 正文
舞蹈专业师生废墟内起舞 旁观者称是瞎折腾(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11 15:06:41

  东北网双鸭山4月11日电 据新浪网消息,现代舞该在哪儿跳?练功房?剧院舞台?

  无所谓,废墟也行。上周末,一群现代舞者就在鹅公岩大桥下一废弃厂房,用身体与自然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对话。

  这是重庆首次环境舞蹈表演,舞者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现代舞专业师生。

  借景废墟

  “舞台”是解放前的鹅公岩发电厂,如今叫喜马拉雅美术馆。20多亩废墟连同残垣断壁都是舞台,废墟左边,是鹅公岩大桥,前方是长江,前方的前方,是江对面的铁路。

  没有音乐,只有间或传来的火车轰鸣声和林间鸟叫声。
当舞者院中一站,寂寥的废墟一下滋生出原始与现代交融的味道。

  你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啾啾鸟鸣中,舞者在旷野起舞,观众则趴在小楼没框的窗户上,看舞者构成的风景。

  主办者称,选择此处,一是借景,将废墟作为舞台的一部分,让观众与舞者感悟周边环境,进而有所反思。此外,也是为了让人体艺术的表现能在大自然中释放出来,“一味在舞台上规行矩步的舞者,是没有灵魂的。”

  随心起舞

  跳舞的姑娘多半把自己弄得泥猴似的,或光着脚丫在炭渣铺就的小路上昂首前行,或在油渍斑斑的地面翻滚;墙边有雕塑,马上来个“藤缠树”;看见羽毛球网,顺手抓起球拍开打——这同样是舞蹈。

  “事先想过一些动作,跳出来却是另外的姿势。”舞者之一,三年级学生李瑾说,跳惯了讲究招式、动作的舞蹈后,那一天,她才算真正领会到那种自由无拘、随心起舞的境界——身体是属于自己的,让固定的音乐、节拍一边凉快去吧。没有世俗喧嚣的音乐,有的是天籁和心灵的感悟。

  不断有摄影师闯进,舞者们没有一丝拘谨——他们不就是活动的舞台布景吗?无须回避。

  旁观者说

  观众多是文化圈人士,有画家、摄影家、舞蹈家、广告创意人……对环境舞蹈多少有点常识,不过,他们看后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一群舞者在山坡梯坎上,彼此保持距离。突然,最高处的舞者以一种挣扎的姿势慢慢扭动,向距离他最近的同伴靠拢,手拉手向下……最终,一个拉一个,所有人像拧麻花般下到山下……

  什么意思?圈内人士有说看到人的困顿、挣扎、突围的;有说看到人生的麻烦,还有牵挂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的;还有说看到的人从出世起,无论生活、事业走势如何,事实上,都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看热闹的居民说法更直白,一是“没事干,瞎折腾。”二是“送文化下基层”。

  末了,舞者集中在院中水槽边舞动,似乎准备收尾。突然,一男子拎塑料桶把水挨个往他们身上泼,有人被淋成落汤鸡,也有人仅仅湿了脚。

  又是啥意思?答案让人捧腹:“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打落牙齿肚里咽”,“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脚”……争论声此起彼伏。

  新闻背景

  环境舞蹈是目前在发达国家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代艺术形式,舞者通过人的肢体即兴表现对环境、建筑、自然或城市空间的感知,同时用图片和影像及时记录,在记录中进行再创造,深入挖掘人与城市环境、建筑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让观者在感受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发现生命的本质。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