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听风不成寐,静看窗外夜朦胧。无端端感觉疲倦,找不出赋予这两个字的理由。劳累整日的人们已然梦去,独留我对夜空思量。静夜里风的声音依然清晰,虽隔着窗,若侧耳倾听,仍能听得微弱的风行走空寂的夜里。。。。。。
依稀记得年少时的文字一次次被贴上黑板报,春风得意的女孩,为小小作文绘上美丽的图案,装点单薄的句子,慢慢的写着,画着,脸上写着认真,写着骄傲,写着希望!细细的粉笔字,一个个那么干净的描述着她的未来和梦想。第一次做班长,第一次掌管黑板报的版面设计,就象是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想要优秀的完成老师交付的任务。一直希望有个地方勾勒她心中的图案,终于,善解人意的老师圆了她的梦想。作文是自己的作文,图画是自己画的图画,还有美丽的花边。同学们陆续走了,只剩下她,执着的女孩,完成最后一片绿叶,才傻傻的微笑,满足的欣赏自己的“杰作”。最后一人默默和着晚风归家,脚步轻快,小脸盛满笑意。。。。。。没有黑板报做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一起在夕阳里,晚风中嬉笑打闹,一路上撒满纯真,清朗的笑声。。。。。。
过去很多年,现在才明白:这就是简单的幸福!虽然一路走来,早已遗失了最初的简单,那孩时的印记依然清晰。独坐,听风的声音,悠忽听到孩时的欢笑,清脆,张扬,没有一丝杂质。简单有简单的幸福,复杂也自有复杂的乐趣,尽管还是会累。生活总不可避免的给彼此留些遗憾,注定没有完美的存在,所以常说残缺也是一种美。世上本无完美的人,事,物,又何必强求这种不可能存在的美?孩时为黑板报的完美,和自己争吵,总觉得不够,但却懂得安慰自己。如今,那样的心境不复存在了,达不到的事太多,给自己留下的更多是自责和悔恨,于是有意无意间便会听到一个字:累。
幼年的记忆很清楚的浮现眼前,小学三年级,被挑选入文娱组。小小的女孩,列队时总在第一位,大概因为娇小的缘故吧。其实女孩不是个特别擅长舞蹈的人。但,因为喜欢,每天跟着同学们一起背上腰鼓,挥动鼓槌。偌大一个操场上,13个女孩齐刷刷的站着,腰上的的红绸带在风中悠悠飘舞。辅导老师一声令下,清脆的鼓声刹那间响彻云霄,远远的就能听到还不成节奏的声音。。。。。。女孩们不知道要塑造完美的姿势,来附和节奏,辅导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纠正,解说,总算让鼓声有了明快的节奏感,女孩们的手也有了花样的姿势。还清楚的记得这样的鼓诀:咚叭,咚叭,咚咚叭,咚叭。六一的表演,更是体现了她们一个月来辛苦的成绩,一个个大红的蝴蝶结映衬着光洁的小脸,愈加显得神采飞扬,整齐的动作,合拍的脚步,动听的鼓声,组合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也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下了台,女孩们围着老师说啊,笑啊。。。。。。。
呵,那时候啊,老师地位胜过父母。纯洁的心灵里,向往着将来和老师一样手执教鞭,面前有一大堆孩子纯真的笑脸,可以教他们唱歌跳舞。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最终我还是失去了。沦落一个我并不喜欢的环境,还不能退缩,要为自己拼出一片天,尽管那是我不想要的。一步步走到今天,离成功依旧很远,但我却说倦了。
记忆里闪过狂风猛烈的时候,和弟弟躲在小床上,听着门外呼啸的风声,眼里装满惊惧,那风,象要把这个世界吞噬了一样,这个小屋更象风雨中飘摇的叶子,惟恐会被狂风卷走。那样的日子有家人相依相偎,似乎什么困难都能挺得过,家就是避风的港湾!于是,家在幼小的心灵就有了这样温馨的概念,无论风吹或雨打,有家,什么都不怕。
但是,为什么现在总有那么多的害怕,却还能故作冷静,却不知可以在眼里流泄你的恐慌,生活被世上许多人说成无奈,其实背后也有家,以前的家依然还在,更何况多了属于自己的新家,有自己的先生,孩子。却为什么逃避不了惧怕的侵袭?生活的内容太多,需要知道的更多,一天天的过下去,一天天的丢失了曾经。
向往以前女孩的欢乐,飞扬的笑声,而今30个春秋转眼即过,说不出的遗憾。虽然得到了却也在失去着,这日子真的就象风,一吹而过。。。。。。学会沉默以后,似乎正在慢慢流失某些东西,不经意间失落了,无从找寻了。而那时未曾珍惜的却不会觉得是个错,时至今日,回首往事,叹息依旧。。。。。。。
渐渐的,风似乎小了。夜,很黑,黑得好象永远都不会出现黎明,听,风陪着夜正起舞。。。。。。 |
|